■ 本报记者 刘浩 文/图
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一个靠着早春蔬菜和水果产业作为经济支撑的村庄,在这次的旱灾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3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金河村,目睹了全村严峻的抗旱形势。
“抓阄”排先后,几户人靠一个小水坑过活
金河村一条干涸的沟渠四周,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坑,这是村民们为了抗旱自发寻找的水源点。说是水坑,其实一人多高的坑里面,也就只有垫底的一点水,而且还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从地里渗出这么一点水来。
自从旱情加剧以来,金河村所有村民家的自来水已经全部断水。为了维持生产生活的需要,全村人自发寻找水源,最终在这个沟渠周围挖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坑。金河村的人们就是靠着这些渗出来的水,维持着日常的生活。干净一些、方便提取一点的作为饮用水,其余的作为牲畜用水和生产用水。
“这个水源点算是比较好的了,水还算多的”。在一个饮用水源点,记者遇到了前来挑水的金河村二社村民马有才。这个比较好的水源点,其实是一个水面不足半平方米的老式渗水水井,盛满一担水以后,水面至少下降了20厘米,需要2到3个小时才能恢复。“这个水井一下子出不了很多水,我们10来户人家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挑水的顺序。由于水渗得很慢,今天轮不到的人家,只能排到第二天再来挑水”。马有才说,“不过,现在是抗旱的特殊时候,大家都很团结,没人坏规矩。目前生活用水能够基本保证,不过再旱下去就不好说了”。
卖牲畜保果园,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200余天滴雨不下,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让金河村的早春蔬菜失去了生长的可能。从红格镇到金河村,半小时的车程,看到的只有荒芜闲置的田地。“金河村的早春四季豆很有市场,但是今年缺水,根本种不出来,真是太可惜了。”金河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金河村有2000余亩芒果林,是当地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目前正是芒果挂果的关键时期,因为缺水,果农的心里蒙上了厚厚的阴影。记者看到,果林里面,不少生长年龄不长的小树,已经开始枯死;稍微大一些的果树,不管是树叶还是花朵,一碰就直往下掉;已经挂果的,眼看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果子就是长不大。果园的土地因为干旱而出现的一道道裂缝,就像用刀子刻在果农们心上的伤痕。
面对旱灾,金河村的果农们没有放弃,他们用尽量节约出来的每一滴水去灌溉果园。为了减少土地水分蒸发,他们用薄膜把每棵果树树根部位的土地覆盖起来;为了减少树叶的蒸腾作用,他们把多余的枝叶全部裁剪掉。每一天,他们都在果园里忙着,就像照顾自家的孩子一样照顾每一棵果树。但是,持续的干旱却让今年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我们现在正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让大家低价卖掉牲畜,全力保芒果,希望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金河村二社社长郑滕科说:“不少村民不愿意低价卖牲畜,但是,如果旱情进一步加剧导致牲畜死亡的话,损失将会更大”。郑滕科还带头以低价卖掉了自家的20只羊,为村民做出了表率。
“由于干旱,小春大春基本上都无法进行生产。为此,我们号召所有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不让劳动力闲置。”金河村党支部书记说,对于有特殊困难的五保老人和贫困户,村里采取了党员包户的方式,积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下一步,除了保持常规的抗旱举措、等待雨季到来以外,金河村正在积极研究从几公里以外的金沙江取水。一旦从金沙江取水成功,可能会缓解金河村的旱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严珐记者王南桢)最近,盐边县人民法院主动邀请县人大代表、乡镇和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陪审员参加诉讼调解,成功调处一起争议较大的财产分割、遗产继承...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