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发开
现代烟草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运用科学生产方式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达到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目的的烟草农业形态。用科学发展观谋划部署现代烟草农业、指导烤烟生产实践,是盐边县烤烟生产逐步走向现代烟草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盐边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2004年,全县种植烤烟面积12082亩;2007年全县种植烤烟面积为29300亩,比2004年增加17218亩;2008年全县烤烟种植面积达到了57357亩,同比增长了95.8%。种植农户方面:2004年有2684户,户均种植面积4.5亩;2007年5069户,户均种植面积5.78亩;2008年达到了6587户,户均种植面积8.7亩,全县烤烟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
(二)产业效益快速提升。2004年,全县实现烤烟收入1300万元;2007年全县实现烤烟收入4439.336万元(其中烟叶销售收入3638.8万元,烟叶税800.536万元),比2004年增收3139.336万元;烤烟亩产值效益1515元;烟农户均收入达到8711元。2008年,盐边烤烟生产经受了频繁多发冰雹、暴风、暴雨和“8·30”地震影响,全县共收购烟叶97982.45担,实现销售收入6226.1万元,创税1369.24万元。收购烟叶比2007年的80570.71担净增17411.74担,同比增长21.6%。烟农户均收入达到10459元,比2007年的8711元/户增加1748元,同比增长20.06%。烤烟产业已成为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三)产业基础夯实优化。1、烤房建设:2007年,全县有普通烤房7896座,2008年新建烤房3593座,其中:具有先进技术的密集式烤房83座、热源外置式烤房686座、热源外置式普改密烤房1213座,普通烤房1611座。全县累计拥有投烤烤房11489座,完全能够满足6万亩烟叶烘烤需要。2、以小水窖为主的烟水工程建设,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以来,盐边县共建集雨型小水窖15981口、蓄水量40.95万立方米,蓄水池199口、蓄水量8.47万立方米,山坪塘11座、蓄水量17.07万立方米。管网28处、总长度为143.41千米,配套建设沟渠35.781公里,彻底改变了烟农看天栽烟、拉水栽烟、排班调节栽烟的局面。3、烟叶收购站点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全县新建了8个烟叶收购站点;2006年规划建成3个烟叶收购站点;2007年又建成3个烟叶收购站点,2008年新建1个烟叶收购站点,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收购站点15个,实现了烟叶产业发展与收购站点的同步发展。
(四)健全和完善了抗灾救助体系。1、全面实施了烟叶保险:我县于2005年起动实施了烟叶保险工作,2006年-2008年连续三年全面实施了烟叶保险,烟农参保率达100%。烟叶保险工作的开展,极大地稳定了烟农思想情绪,保护和调动了烟农生产积极性。2、健全了防雹体系,优化防雹点布局: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防雹投入,增加了防雹设施,2005年新增作业点5个;2006年新增作业点6个;2008年再次新增作业点1个。到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12门高炮、28门火箭炮联网的防雹网络。
(五)烟农观念得到较大转变。1、全县广大烟农普遍树立了“我要种烟,为致富而种烟”的思想,被动种烟,种应付烟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扭转。广大烟农纷纷主动拿出好田、好地种烟。2、规范化种植管理水平大大提升。2008年,全县烟农都严格按照规范化栽培、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烤烟的要求,精心打造烤烟。他们一方面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提升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通过烟叶生产互助小组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新烟农,使广大烟农的生产水平得到共同提高,确保了全县烤烟生产的规范化种植。3、创建烤烟专业合作社,提升烟农组织化程度。2008年,部分烟农自愿组织成立了烟叶生产合作社(永兴镇烤烟旺盛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烟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加强了烟农的组织化程度,为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盐边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对策措施
由于近几年烤烟生产发展势头强劲,从2004年的1.2万亩到2008年的5.7万亩,年平均发展速度达到了47.6%,这在农业口的发展上是非常罕见的。特别是从近期省、市的烟叶生产工作会议上获悉,攀枝花市要在原有规划上提前一年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即:2011年实现生产烟叶100万担的目标。对此,全县烤烟生产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共谋烤烟发展。烟叶生产是当前破解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二半山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金钥匙”,能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产业要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干好的,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必须采取非常之举,形成整体合力,营造全社会都重视烤烟、关注烤烟、齐抓共管的氛围。
(二)加快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近几年来,通过烟基工程建设,虽部分烟区的基础条件得到了改善,但由于我县地处山区,部分地区靠天吃饭,用水难,行路难,交烟路远的现状还仍然存在。要按照成片规划,整村推进、优化设计、综合配套的原则,加大对烟水、烟路、烤房、基层站点、防雹增雨体系建设力度;要谋划好烟区电网的总体布局,提前抓好市、县农村电力设施的改造,以满足烤烟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通过打造现代烟草示范片,从根本上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进一步配套完善烤烟发展政策,规范运作程序(模式),细化政策内容,量化重要指标。如周边的会理、会东县在年度目标任务中,就明确了“上中等烟叶比例、收购均价”的目标要求,在措施上对行业扶持政策的兑现规定也非常细化,各种烟需物资的行业补贴是多少都作了规定,并且还制定了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了共谋烤烟发展的积极性。
(四)优化种植区域布局,扩大规模生产。按照“科学规划、试点带动、连片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划定基本烟田,实施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在基本烟田地范围内,充分体现以烟为主,鼓励和提倡种烟土地向种烟大户、种烟能手流转,提高规模种植水平,发挥规模效益。要按照建立以烟为主耕作制度的要求,选择土地平整连片,生产潜力、技术基础好的区域抓好新区拓展。要按照倾力打造优质特色烟叶基地的要求,搞好项目规划和包装工作。在实地勘测,详细收集降水、气温、日照等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论证,并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农民种植习惯、人均耕地面积等实际情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或邀请有关专家参与规划,体现规划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有效争取上级立项打实基础,避免建设中重复投资的不必要浪费,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规划内容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机耕路、育苗基地、水利设施、烤房分布等既要考虑方便、实用,也要考虑村庄整体建设的美观和协调。
(五)创新烤烟生产模式,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种植。走烟叶规模化种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政府牵头、积极引导、依法自愿、有效流转”的原则,按照“生态优先、相对集中、规模生产、增加效益”的要求,积极探索宜烟土地流转的有效方式。建立和探索有利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在技术支持、资金补贴、灾害保险及基础设施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引导种烟技术能手、种烟大户承包土地,扩大种烟面积,鼓励种烟能手、种烟大户采取租赁、承包经营方式进行专业化生产。烟农职业化是烟草生产实现规模化后专业化分工要求的结果,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客观要求和关键环节。通过典型示范、加强引导,逐步实现育苗、机耕、物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烘烤等烟叶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要加大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加强培训和政策扶持,努力提高烟农素质,促进烟农队伍的职业化。
(六)大力推广烟草科学技术,提高整体生产水平。紧紧围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烟叶工作重点,集成实用技术配套推广,构建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和效益。巩固和完善县公司、乡(镇)烟站、村科技辅导员、烤烟种植户烤烟四位一体的技术推广体系,培育“以烟为主、精于种烟”的职业化烟农队伍。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普遍开展烟叶生产技能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大力提高烟农素质,加快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
新闻推荐
这里海拔2000多米,距离市区300多公里,去一次要坐车又坐船,单边得3个多小时,曾是全市出名的“老、少、边、穷”乡镇之一。如今,靠发展烤烟致富,今年这里率先完成了全市烤烟收购三万担的目标任务...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