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盐边新闻 > 正文

民众安泰西城新 ——西区新一轮省级平安区创建工作侧记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09-11-16 09:28   https://www.yybnet.net/

王峰 李晓军 本报记者 周越

2008年以来,西区区委、区政府将综治及平安建设与“三个集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江北集中)战略相结合,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着力在强化创建措施上做文章,在严格创建责任上动真格,在健全创建机制上求突破,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全面深入地开展了以“社会安定、城乡安全、人民安居”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省级平安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机制先行 

坚持机制先行,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进一步提升全区各级各部门创建“平安西区”的执行力和实效性。

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和区“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平安创建工作,区委书记赵中,区长陈力多次强调: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切实加强对综治及平安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做好综治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将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实绩作为各单位、部门干部评先受奖、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

“及时研究解决综治和平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人员机构、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

“将新一轮省级平安区创建作为“保障工程”、“民生工程”,和其他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完善创建责任机制,实行平安创建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度。2008年以来,区委组织部对拟提拔的32名党政领导干部向区综治委征求了意见,为平安创建提供了责任机制保证。

完善综治维稳工作机制,创新了“三前移”、“四定期”和“五处置”的“三四五”工作机制,建立区级领导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

完善治安排查机制,建立排查、整治、检查相结合以及边排查边整治的工作机制,对全区社会治安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完善严打整治机制,坚持集中整治斗争和经常性打击相结合。

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强化对刑释解教和吸毒等高危人群的帮教。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格铁路护路、军地共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等工作的组织、机制、人员、工作、责任“五落实”。

■创新手段 

坚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筑牢基点,打造亮点,把平安创建各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实,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综治工作格局。

——健全网络、源头预防、强化责任,突出“大调解”。

创新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方法,变治理为服务、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变堵防为疏导、变层层转办为就地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和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和信访部门协调,司法行政、法制部门和人民法院分别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了各级“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形成了化解矛盾纠纷的两个工作平台,配备了相应的工作力量。目前,全区共有社区(村)及以上的调解组织70个,调解人员359人。

区委、区政府制定实施综治维稳风险评估办法,有效防止和降低了因决策失误、群众利益受损而产生的矛盾纠纷。

在排查方面,实行村(社区)每周排查、镇(街道)每半月排查、区每月排查的“三重排查制度”;在调处方面,实行矛盾纠纷调解“三·三”制和村(社区)一环调处、镇(街道)二环调处、职能部门三环调处、区四环调处、区级分管领导五环调处的“五环调处制度”。

——整合资源、专群结合、整体联动,布局“大防控”。

实施警务战略,构筑防范铁壁。全区34个社区已全部建立规范化的社区警务室,推行了派出所所长兼任街道(镇)副主任(助理)、社区民警兼任社区主任助理制度;建成3个标准化的片区农村警务室;全区22所学校已全部建立校园警务室;在辖区国有大企业和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企业警务室;结合西区私挖滥采专项整治实际,成立了独具特色的“打私”警务。

突出整体联动,注重警民联防。强化群防群治组织的建设,构筑多层次的治安防范体系:在主城区建立了一支20人的民兵治安巡逻队,实行军事化管理,24小时巡逻;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由5人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全区共170余人;在农村,深入推进“1221”工程,组建了10支村干部和民兵组成的农村治安巡逻队。此外,启动了“三车三员”参与社会治安防范的防控体系建设。

突出边际联防,消除治安盲点。区综治委加强了与云南省华坪县、本市的东区、仁和区、盐边县政法综治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了行政边际协作机制,消除了治安盲点和治安死角。

——夯实基础、健全机构、民力创安,推进“大综治”。

以镇带村组、街道带社区、系统带单位,实现城乡上下互动、整体捆绑推进创建活动。目前,全区平安街道(镇)建成率为100%,平安社区(村)建成率为97.7%,平安校园建成率100%,平安网吧建成率90%,平安单位建成率95%,平安家庭建成率90.5%,平安营区建成率100%。

将综治组织机构向基层延伸,建立和完善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工作体系,区和镇(街道)综治办做到了人员、经费、阵地“三到位”;社区都建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站,90%的村建立了综治维稳工作机构。

强化以“一队二会三员”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全区共建专职治安联防队47支334人;调委会125个897人,治保会85个841人;聘任各类调解员789人,综治维稳信息员51人。

——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力创“大平安”。

创新安置帮教举措。率先在攀枝花市建立和完善安置帮教培训基地、实习基地、思想教育基地和安置就业基地,探索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通过加强帮教管控工作,全区2008年以来的244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达93%,帮教率达100%,重新犯罪率低于3%。

创新督查督办制度。对难点和重点问题采取领导督办、暗访督办、挂牌督办、会议督办、巡视督办和个案督办等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督办,保证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企业创安举措。筑牢用工入口防线、矛盾纠纷激化防线、企业内部安全防线和企业周边管控防线。

创新地企共建举措。积极开展与攀钢、攀煤的共建合作,将企业内保资源和地方防控力量进行了有效整合。在攀钢的支持下,在清香坪家属区建成了执勤报警点17个。今年8月,按照“社会安定、矿区安全、人民安居”的要求和“共创、共建、共享”的原则,与攀煤建立了平安创建和维护社会稳定整体联动工作体系。

■打防并举 

始终坚持打防并举原则,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治安问题。2008年至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3%以上。

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今年1—10月,共立刑事案件309起,同比下降1.3%;破获169件,破案率为55%,同比上升0.7%。其中对社会危害严重的“八类”案件,立案44起,同比下降4.4%,破案39起,同比上升2%;伤害案下降25.3%,命案破案率达100%。共立治安案件760起,查处751起,查处率98.81%,同比上升0.21%,查处治安违法人员931人。

持续开展企业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在攀煤片区“私挖滥采”煤炭资源专项整治过程中,共收缴非法私采原煤1280吨,炸封非法井口61口,清理劝返外来“三无”闲散人员500余人,查处案件10起,抓获违法人员20余人,挽回国家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通过召开打击“私挖滥采”煤炭资源违法犯罪公捕、公判大会,依法查处了为私采矿主提供煤炭资源分布图、参与非法开采活动以及为私采矿主通风报信、充当“保护伞”等典型案件,有效震慑了侵占国家公共资源违法犯罪,攀煤周边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开展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认真组织开展冬季平安、天府一号、破冰行动、治爆缉枪、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2008年以来,成功破获上百克的毒品大案5起,缴获毒品3800克;全区共收戒吸毒人员190人。在“三电”专项整治中,通过采取地企协作、专业护线、严打整治、规范站点、强化督查、严格考核等办法,“三电”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10月,“三电”发案仅5起,与去年同比下降4起,受损同比减少1.5万元。

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大外来“三无”闲散人员教育劝返力度。按照“保护合法、预防违法、打击非法”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加强同流出地和相邻区县政法综治部门的协调联系,强化边际协作,从源头上控制外来“三无”闲散人员流入;另一方面,坚持“小型分散、经常不断”的原则,适时开展外来“三无”闲散人员教育劝返工作和定点守护工作。目前,流入外来“三无”闲散人员从2003年的近万人减少到现在的300人,有效降低了外来“三无”闲散人员的危害,从源头上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建立“警校共育”联系协调机制、信息交流机制、治安防范机制、打击整治机制、法制教育机制,深入开展警校共育活动。近两年来,共开展校园及周边整治联合执法8次,处理流动摊贩30人次,拆除校园周边违章建筑2000余平方米,取缔游戏厅、网吧4家,设置校园周边公路减速路障8处,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检查8次,有效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

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2008年以来,全区共举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维权、法制讲座40次,发放资料7500余份,开展了青少年维权、法律进校园、警务进校园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有效预防了青少年过早流入社会。利用寒暑假,组织青少年、中小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宣传、巡查、义务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积极组织教育、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环保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书报亭、音像店、小卖部、餐馆、网吧、游戏厅进行定期巡查、整治。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收效明显,青少年成长的法制环境、社会大环境不断改善,青少年违法犯罪逐年减少。

强化监管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近两年来,在强化治安防范的同时,将安全生产一并纳入综治考核,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开展了交通安全、煤矿安全、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治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全区煤矿安全和瓦斯治理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了西区安全监控平台,16个煤矿建立了瓦斯监控系统,并实行24小时监控和管理。2008年以来,全区没有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严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故。

■成效斐然 

通过新一轮“省级平安区”的创建工作,西区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社会政治稳定。近两年来,共排查不稳定因素78件,化解65件,化解率达83.3%。全区社会政治持续稳定,2008年,西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维稳工作优秀单位”。

——治安秩序平稳。刑事、治安案件立案下降,破案率上升。持续开展了以“打黑除恶”为龙头,以侦破命案为主线,以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严打、严防的高压态势,全区治安秩序持续平稳。

——整体防控严密。在深化整体联动防范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区整体联动指挥协调、制度健全、有效联动,打、防、控密切结合,建、教、管融为一体,对重点人员做到责任、措施、帮教“三落实”。未成年人犯罪持续下降,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为1.6%,跨区域流动犯罪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基本实现无缝隙覆盖,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治安事故。

——发展环境优化。近两年,通过严厉查处经济犯罪,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五五普法”、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政法机关、行政部门公正执法、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全区的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攀煤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格里坪及周边农村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和城市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工作,全区群众安全感达到93%以上,对辖区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

新闻推荐

政治优势:推动发展的坚强保证 ——钢城集团创立30年发挥政治优势纪实

周宗吉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钢城集团的成长见证昭示了党组织政治优势的强大活力。30年来,依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确保了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今,钢城集团已成长为...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民众安泰西城新 ——西区新一轮省级平安区创建工作侧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