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潘芝
当初冬的雨雪在全国各地飘然而下时,攀枝花却依旧温暖如春。
正是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光热气候优势,11月6日,农业部、国台办正式批准攀枝花建设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这标志着攀台农业合作交流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更为攀枝花“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战略重点奠定了基础。
为何选择攀枝花
攀枝花是台湾农业企业最爱的投资地区之一。
得天独厚的气候光热优势:攀枝花气候独特,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主体气候著称。全市光热充足,平均气温20摄氏度,降水量适中(全年815毫米),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是我国三大热作区之一,这为发展立体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攀台气候相似,很多农作物具有相互适应性,特别是南亚热带水果、花卉、蔬菜品种,在攀枝花市各地早有引进种植,并获得成功。
合作基础优势:从199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进驻攀枝花开始,攀枝花就与台湾在农业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进驻台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为建立创业园打下了基础。
经济互补优势:台湾农业面临资源日益贫乏、耕地减少、劳动力价格高、农业人口年龄偏高、农产品市场小等问题,但台湾现代农业十分发达,在农业科技、产销体系、管理、品牌、市场开发上具有强大的优势;而攀枝花在成本条件、农产品市场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缺少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合作潜力巨大
作为西部省市,在对台经济合作方面,攀枝花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全市累计已有台资农业企业6家,项目总额344.7万美元。台资农业企业已成攀枝花农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攀台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市台办主任柳建红介绍说,攀枝花有着得天独厚的光热、气候资源,攀台农业合作项目起步早,但数目较少,投资较小。特别是农产品的加工、运销环节比较薄弱,产供销一体化的程度不高。此外,在花卉园艺、观光农业等一些资金需求量大、见效慢、技术要求更高的行业数量更少,而这些都是台湾农业的强项所在。
作为两岸农业合作的新型模式,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主要平台。攀枝花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四川省第二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有关专家分析,在川滇交界处的攀枝花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不仅可以利用攀枝花市与台湾相近的气候条件以及相似的作物结构基础,扩大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而且可以促进合作项目和成果向内地转移,带动西部主要农业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扩展西部地区对台农业的合作空间,巩固和扩大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成果。此外,攀枝花位于云、贵、川资源“金三角”地区的中心,在攀枝花建设和发展台湾农民创业园,不仅可以加速开发攀枝花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对整个云贵川地区的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会产生有力地辐射和带动。
八大主“耕”品种
按照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强两岸在农产品加工和运销环节的合作,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化水平的建设重点,将结合攀枝花资源优势和台湾生产技术、资金、人才优势,重点发展芒果、石榴、枇杷、蔬菜、烤烟、花卉、林产品七种优势作物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及畜牧、水产的良种化养殖,主攻八大特色产业领域。
按照建设总体规划,总投资1.7585亿元的创业园将依据产业分布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划分为核心区、产业区和带动区。核心区总面积5000余亩,重点建设于盐边县南部的益民乡。
核心区建设内容包括“三类园区、两个中心”,即特色农产品种养殖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园、农产品加工和运销企业创业园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辅导中心。
而根据实际,创业园规划也将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启动建设阶段(2010年~2011年)
在此期间,主要完成攀枝花农民创业园的整体规划及核心区内“三类园区、两个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吸引6-10户台湾企业入区投资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和品牌化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储运与深加工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第二阶段重点在八大主导特色农业产业领域建设8家以上产值超亿元、形成辐射西南地区的区域性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晚熟芒果、冬春枇杷、青皮石榴、无公害蔬菜、优质烤烟、特色花卉、优质畜禽产品和特色水产养殖等八大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布局,逐步完善贸、工、农产业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敏)昨(14)日,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对被列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亮点打造示范乡镇的盐边县渔门镇、红格镇进行了实地考核和检查验收。此举标志着攀枝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和...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