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旭耀
渔门镇,盐边县北部片区的中心集镇和物资集散地,是为支援二滩水电站建设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移民集镇。这里青山围绕,居民临水而居,二滩湖面波光粼粼,是打造旅游百里生态长廊的重要驿站。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进一步兴旺,到渔门镇观光旅游、经商、度假的人不断增加,车辆急增,过往车辆繁杂,以街为路,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显得日益突出。并且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污水处理厂,当地群众又利用二滩湖大力发展网箱养殖,造成了污水、垃圾直接外排,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并且影响着雅砻江下游群众的饮水安全。
要发展经济,就有可能牺牲环境,而要保护环境又可能以经济发展缓慢为代价。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做到兼顾、兼得,它关系到渔门镇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盐边县的总体安排下,渔门镇从今年开始积极建设生态细胞工程,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打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为载体,增强自身招商引资和观光旅游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中寻求出一个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结合正在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前,渔门镇正着力加强对道路交通、集镇和村庄环境、库区的治理。通过集中清理公路沿线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累计投资780919元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渔门镇农村客运站和渔门码头周边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和绿化,实行集镇美化、亮化工程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渔门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治理和保护。此外,已经规划完成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将在明年下半年进行招投标,预计2011年将建成运行。
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提升集镇的整体形象,打造渔门镇旅游产业,该镇还突出自身特点,进行渔门镇集镇二期开发建设。渔门镇党委书记翁发军告诉我们,渔门镇集镇二期开发建设将以打造江南水乡民居风格的旅游集镇为目标,推动渔门镇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诸多文物猛粮展现在猛粮村核桃箐社现周贵林家的正门门楣上方,普查组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张任职《恭报》。《恭报》宽60厘米,高110厘米,文字为楷书竖式排列,共四则,其内容为:“恭报”“总老爷李...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