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霖
京剧,中华文明之瑰宝。当这一国粹戏种以《浩然成昆》的舞台演绎,唱响三线建设时期成昆铁路铸道先锋“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壮举时,那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与雄浑质朴的感染力,让观众感觉到的,是持久而深沉的震撼。
《浩然成昆》是从博大的“三线建设”素材中提炼的有血有肉、内涵丰富的成昆线上的建设故事。在触动心弦的曲调中,头发花白的退休工程师李琴京腔京调唱出“山河不改旧模样,但有故人寄心上”,让观众的心一下子被牵引到成昆铁路建设战场。那是她获知成昆铁路复线——攀枝花至昆明段即将通车的消息后,在孙女月月的陪同下,来到成昆复线建设工地,浮现眼前的一幕幕熟悉场景,将她回忆的思绪拉开。
往事历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昆线上火热的建设场面重现在李琴眼前。那是新中国最艰苦的时期,在通往“三线”的崇山峻岭间,一场举世瞩目的建设浪潮,成为那个时代无数热血青年以生命与铮铮铁骨扛起的责任与使命。
扭转逆境是《浩然成昆》这部戏剧的主线,在没有机械化的特殊年代,奔赴到成昆线的铁道兵需跨险滩、战峻岭、平沟壑,出生入死的危难与艰险并没有吓退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奋斗的人。刚从铁路工程学校毕业的李琴,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建设“大三线”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成为万千铁道兵中的一员。她在人迹罕至、山势陡峭的环境下与所有铁道兵一起,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无畏勇气,在千山万壑间,用双手开凿着属于中国的道路奇迹。
这条路,难于上青天。艰难的地理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都未曾更改大家的建设热情。火热的建设工地上,李琴与老虎连连长孙大民因工作分歧争吵,又因相同的革命情怀碰撞出无数的爱情火花。老虎连连长孙大民、老虎连战士小山东以及李琴的同学王曼,都在建设成昆铁路的过程中,将宝贵的生命留在了建设工地上。
逝者远去,生者缅怀。丰富精彩的京剧演绎,匠心独具的情节设定,让观众从表演者身上看到了万千建设大军在险山恶水间建设成昆线的缩影。那些感人的事迹,通过抑扬顿挫的京剧唱腔,让观众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痛,心中情不自禁地便会衍生出对那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建设前辈们无比敬佩的艺术共鸣。
传统京剧魅力让《浩然成昆》这部戏如同一股浸人心脾的涓涓细流,将三线建设中的成昆精神,融入在观众的视野里。在饱含深厚三线情怀的艺术中,让观众获知了成昆线不仅连通了四川与云南之间的天堑,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更成为拥有丰富矿藏资源的攀枝花对外输送矿产资源的生命线。
新旧铁路的时代跨越,让李琴感慨万千地高唱:“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改天换日建成昆,血染泪滴铸浩然,纵有群山似利剑,千磨万难志更坚。打通天堑当无憾,忠魂铁军代代相传。”炙热的革命情怀与坚贞不屈的民族气概,像一盅精酿的纯正老酒,随着时间推移,越显香醇浓郁。
无数个三线建设细节,诠释着老一辈三线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人格魅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浩然成昆铸传奇。无数成昆铁道兵用智慧结晶托起的曲折道路,延伸在共和国西南的一角。
时代的变迁,像李琴这样的建设者已经老去,但他们的建设故事点亮了新中国的火红年华。令人赞佩的英雄形象,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以更加浓烈的舞台表现,让无数成昆建设的开拓者与后来人,产生着极大共鸣。伟大的成昆精神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它更是一种传承——红色血脉的传承。
新闻推荐
近日,食品加工厂员工在分拣4吨速冻草莓销往福建。该食品加工厂2021年销往沿海厂家速冻芒果、草莓、百香果等530吨,用于...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