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仪式,感恩与成长同行。三助五段式云课堂教学活动。2021届全体送考老师用“心”护航。市七中花城校区举行“阳光陪伴——与爱一起成长”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的阳光陪伴活动。组织周末留校生参观西区三线建设微博物馆,开展志愿活动。
攀枝花市七中是一所神奇的学校。从1981到2021,今年将迎来她的40岁生日。于人而言,“四十不惑”;于七中而言,从诞生之初就不曾“惑”过。当年她叫“攀钢一中”。由攀钢企业办学,建校之初学校就定下了“创办一流高中”的目标,仅两年时间就实现重本“零”的突破;仅两届之后,就有两名学让考入清华大学;1998年攀钢一中更是创造一年考入清华北大12人的传奇;2002年,年轻的攀钢一中成功创办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俗称“国重”)……
2005年学校移交给市政府管理,更名为攀枝花市七中,正式开启了政府办学的全新时代。沿着“创办一流高中”的既定目标,一代代七中人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不断开创七中发展新局面。
2006年夺取四川省第一名,2009年成立国际部,2013年认定为省一级示范性高中,2015年率先开启高中云课堂教学,2016年成立七中教育集团,2017年再夺省级状元(回原籍),2019年开设STEAM教育课程,2019年创造高考704分的攀西记录,2020年花城校区全面启用,开启一校两区办学新格局……
40年,攀枝花市七中从起步到腾飞,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从最初的“想都不敢想”,到今天的“没什么不可能”,七中人坚定地向着“创办一流高中”的目标迈进,在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中,坚守初心,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四个教学部构成了攀枝花市七中的教学阵地,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平凡而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透过攀枝花市七中四个教学部的故事去感受这所学校的魅力。
敦品励学
和谐发展
自动自发
自强不息
猜不中高考作文题的老师不是好的年级主任
——第一教学部的故事
我叫牟厚均,是七中第一教学部主任,到七中任教已经21年了。
时光荏苒,今年学校将迎来40周年校庆。回想这二十年来,有些人有些事已经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抹不去的印记。
流传最广的当是我“猜”中高考题的故事。
2019年6月5日,高考前两天,天气异常闷热。我生怕学生们浮躁,淌着一身汗来往于各个自习室。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在专心复习,学科老师在往来辅导,没有人吹牛聊天,没有人趴桌睡觉,面对高考,大家真正把心静了下来。那一刻,我拿出手机拍了几组学生复习的镜头,随手发了朋友圈,并配文“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没想到,高考语文科目一结束,我的朋友圈就火了。因为语文作文题正是一幅漫画,画面上老师看着即将毕业的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所有人都说我竟然“猜中”了高考题,神乎其神,由此诞生了那句经典传言——“猜不中高考作文题的物理老师不是好的年级主任”。
但在我看来,故事的背后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三年的朝夕相处,老师们真诚付出,临别时才会依依不舍;学生听进了老师的教诲,临考前才能沉心静气。当年的高考,七中创造了704分的纪录。
我深爱的七中是一所有温度的学校,第一教学部的师生更像是团结的一家人。路遇学生,经常会听到“牟叔叔”“陈妈”“雷哥”等称呼,心里总是一阵温暖。这些称谓始于何时何人,已无从考证,但2016届、2019届、2022届的学生都知道“牟叔叔”是年级主任牟厚均,一个经常操着一口“不普通”的普通话给同学们“打鸡血”的中年大叔;“陈妈”是年级书记陈晶,一个通透、爱憎分明的暖心好妈妈;“雷哥”是年级副主任杨雷,一个风趣幽默、可萌可猛,为同学们服务的阳光小伙。
亲切的称谓是同学们对我们的信任,快乐愿意和我们分享,疑惑愿意向我们倾诉,成长、进步的点滴都有着师生情意的润泽。这些都让我坚信,我们始终坚守的教育是有温度的。
家长都说七中是一所有温度的学校。我常常对老师们讲,与其说老师陪伴学生成长,不如说是一届届学生用他们的青春岁月在陪伴老师,让慢慢老去的我们不断感受青春的美好。因为他们,我们的教育生命里尽是青春的气息。
“亲其师,信其道”。正是第一教学部师生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的学生中,有高考理综成绩298分的徐文昊,有高考总分704分的朱振元,有全市中考排158名而高考总分694分的丁思尹……还记得当年老校长刘自力先生将我和卢建松、杨秀华三位理综老师称为“三剑客”,“宝剑出鞘,锋芒毕露;三剑合璧,所向披靡”。无数事实证明,“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在七中一切皆有可能。
但“逆袭”之路很艰难。如何做好尖子生的培优工作是每个学校都面临的难题。我们从高一入学开始就着手制定尖子生培养计划,采集数据、分析潜力,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措施。三年为期,高考为目标,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情感、兴趣爱好、家风家教、成长环境、合作研讨、探索研究、思维习惯和细节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通过跟踪监测、励志教育、科学规划、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激发学习动力、提升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画出一个同心圆。
今年7月,在全市四期统考中,第一教学部培养的2022届尖子生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理科任浩翔673分,文科黄章真645分,双双第一名。多次数据证明我校的尖子生提升培养工作扎实有力,效果明显。现任校长杨鸿曾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这既是我校师训,也是我的教育信仰。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支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师队伍。二十多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七中的教师是值得信赖的!他们朴实平凡,奉献担当;他们种桃、种李、种希望,浇灌满园芬芳;他们扎根七中,用爱心去滋润,用诚心去感化,用真心去引导。
在我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也见证了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七中40周年华诞,听说好多优秀校友都会抽空回来,其中也有我的学生,我渴望再见到他们。
不想当空军飞行员的同学不是好同学
——第二教学部的故事
我叫赵均勇,是七中第二教学部主任。从语文老师到班主任,再到年级主任,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敢闯敢拼才会赢”。
今年参加高考的2021届毕业生中,有4名同学顺利通过了空军和海军飞行员的初选、复选、定选和政审。他们的故事就是“敢闯敢拼才会赢”最生动的注脚。
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选拔工作如期展开。我动员身体条件符合的同学积极报名。但因空军招飞近乎严苛的身体素质标准和较高的文化成绩要求,录取率极低,从某种程度上讲,比考清华、北大还难。启动之初,年级师生反响甚微。我一查往年数据,全市被录取的同学寥寥,很多年的录取数据都为零。
因为希望渺茫,绝大多数同学想都没想就放弃了,这让我有些气愤。大课间,当我站在田径场上凝望着彰显学校精神的“自动自发,自强不息”八个大字时,内心不能平静。
“要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而要成就学生,就需要让学生找到并努力实现他自己的价值”。杨鸿校长在对我进行任前谈话时的鼓励反复在耳边回响。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还不够。同学们还没有意识到参加空军招飞意味着什么,青年一代投身国防,捍卫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的责任意识还没有被唤醒,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机会。
于是我在班主任大会和学生大会上再次动员,倡议有志青年应该有大视野、大格局,胸怀天下,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要敢闯敢拼,只有努力过才不会后悔,连尝试都没做就轻易放弃,那是懦夫所为。在年级和班级的反复宣讲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前来咨询,不久之后,初选报名人数就超过200人。看着大家踊跃填写报名表,我感到很欣慰。如果这样都还选不出适宜的人来,那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经初选和复选,200多人只剩下7人赴成都参加定检。经过数十项测试,最终有4名同学顺利通过全部定检项目测试。这是我校建校以来通过定检人数最多的一次!
如果空军招飞是一场比赛,项目测试只是“上半场”,想顺利拿下全场比赛,后期的文化学习同样重要。杨校长给我下达了任务:克服一切困难,确保这4名同学文化上线。高考近在眼前,4名同学的成绩仍不太稳定,我心里暗自着急。杨校长看出了我的焦虑,他告诉我,“最难的一关已经迈过,只要师生团结,共同努力,精准施策,就肯定没问题。”
“敢拼敢闯才会赢”,那就放开干吧!
我将这4名同学纳入尖子生培优计划,召集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共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要求在不增加负担、保障其身体条件的情况下,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培补方案,提升他们的成绩。我还特别嘱咐三个班的班主任,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家校联系,及时疏导情绪,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另外我也经常找他们谈心谈话,鼓励他们“敢闯敢拼才会赢”。班主任和家长都反映,这些孩子跟变了个人似的,我巡课时也发现他们的课堂状态果真不一样了。我突然意识到,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高考过后,捷报频传:雷姝言被清华大学录取,何宗伦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李诗均、斯英豪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王杰被南开大学录取……一些学生还告诉我自己被录取为军校生,正是听了我的号召,参加了招飞体检,才明确了投身国防,报效国家的志向。我的内心大受感动。
飞向蓝天,保家卫国;五湖四海,心之所向。在七中接受教育的学子,不论身在何方,应该都不会忘记这八个字吧——自动自发,自强不息!
不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高中不是好的高中
——第三教学部的故事
我叫郭刚,是七中第三教学部主任。我大学一毕业就到七中任教,至今13年了。
我在七中度过了最美的青年时期,娶了同校的英语老师,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还记得2010年,学校为包括我在内的15对新人在校园里举行了集体婚礼,盛况空前,宛如昨日。
2011年学校举办30周年校庆,许多老领导、老校友都应邀重聚母校,那时,从他们分享的故事中我才真正触摸到这所学校的历史。那年,我刚好带完第一届学生。
今年,学校即将迎来40周年校庆,我也从一名班主任到了现在的年级主任。一路走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两个字:创新。我的老领导,上任年级主任唐明成老师就总说“教书也好,年级管理也好,不能一成不变”;杨鸿校长说,“年轻人就要敢想敢做,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情的变化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
所以当学校决定从我们年级开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我几乎想都没想就承诺下来:一定办好!
当自主招生成为重要的高考录取方式后,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有计划地进行自我规划,否则难以参加自主招生;每年填高考志愿时,不少学生因对专业发展和职业定位不准确而心生迷茫,甚至上了大学才发现不是自己预想的专业而被迫退学。这些现象呼吁: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心理健康中心的江珊珊老师主编了校本教材《职业生涯教育》,并从我们第三教学部开始安排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全员覆盖,包括开展自我性格测试、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职业(专业)解读、高中三年规划等等系列课程,尤其是引导学生如何有计划地为自主招生做准备,积累丰富的经历和资料。
2017年,在教务科的指导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纷纷开展学科竞赛培训,不到一年,我们就在2017届物理奥赛中取得省二等奖1人、省三等奖2人的好成绩。2020年起停止高校自主招生,开始实施“强基计划”的时候,我们更加意识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科竞赛的重要性。
曾经也有老师很不理解地找我理论:“强基计划”的要求那么高,学科竞赛也费时费力,为什么还要坚持做下去呢?在我看来,我们做这个事情并非一定要冲着学科竞赛获奖或者冲击“强基计划”,而要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师生收获了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种学科素养,一种通过学科培训带动的特长发展,它将让我们的师生在众多平凡者中脱颖而出。
今年7月,第三教学部所带领的2023届在全市二期统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0人获单科第一名、7个学科获平均分第一名、文理科共12人入围全市前十之列。当我们的学生有了自我规划的意识,有了学习的自觉,又能在自己擅长的学科上收获自信时,取得好的成绩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我经常告诉年级的老师和同学,千万不能拒绝新事物,时代在飞速发展,固步自封必然会被淘汰,七中“自动自发,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注入与时俱进的创新内涵。
还记得2014年学校开始全面推行“三助五段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习惯了“满堂讲”的老师们非常不适应。2015年学校引入“智慧教学系统”,当“三助五段式”教学模式与“云课堂”相结合的时候,一大批老师直呼头疼,抵触情绪强烈。时任主任唐明成在教师培训会上激情澎湃给老师们做思想工作,大讲教育理念革新和技术革新的重要意义。我组织备课组长、青年教师带头学习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安排青年教师上展示课,身体力行,指导老教师们习惯新的教学方式。
我们一间教室一间教室地去看,一堂课一堂课地去听,最终老师们都慢慢熟悉了新的教法,主动采用“三助五段式+云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备课和上课。课堂上看到的更多是学生互助、展示点评的主动学习情景,办公室看到的更多是在线批改作业和在线辅导答疑等线上备课的情形。事实证明,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学习氛围,感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教师也能通过云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针对性地提供在线辅导答疑,通过微课推送、资料分享等方式提高课堂及课后学习的效率。
今年,我们教学部还将引进更高级的“智慧教育系统”。现在,不少师生都在问我新系统什么时候到位,什么时候展开培训,满怀期待。
有一种加油干,叫三年打造一个初中品牌
——初中教学部的故事
我叫徐子耀,是七中初中教学部主任。2017年我还在二中担任教务主任时,突然接到调令,说是要到七中任职。七中是高中,还是全市首屈一指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口碑很好。我去能胜任高中教学吗?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但到了七中才发现,这是一个充满包容精神、大有可为的地方。领导并没有让我担任高中教学任务,而是继续担任初中教学,不同的是管理整个初中部。原来2016年成立了市七中教育集团,七中正式迈进了高中与初中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时代。
但我听说,对于七中和九中的合并,社会上不少人是持观望态度的,对于七中能否保证高中的办学质量,又提升初中的办学水平,大家都有几分犹疑。领导要求,打破原有限制,大刀阔斧地改革,力争三年内创造初中名校品牌!我明白,这是七中生存发展的必然挑战,七中初中部必须要办好,就和当年攀钢一定要克服艰难险阻办一所优质高中一样,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但这个任务对我而言实在太过艰巨!且不论我一个外校调入的老师能否运转起整个初中部。如何才能在内部挖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超越?如果七中的首届初中毕业生连重点高中都考不上,下一年又凭什么招到好生源?我晚上连做梦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困难一件件接踵而至。我找到时任校长范志,表达我的压力。他告诉我,“有困难尽管提,有想法就放手去干,整个七中都是你的后盾”。我在初中部教师大会上也表达了我的疑虑,没想到会后很多老师都找到我,或发信息给我,让我不要担心,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持我!领导和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三年创建一个初中品牌,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呢,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我对自己说。
我找来初中部的管理干部,分析学生基础,调整教师结构,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育常规。师资不足,就从高中抽调优秀教师进行补充;经费不够,学校想方设法给予专项支持;教研能力不强,就主动联系兄弟学校,搭建联合教研平台……我一方面请求德育科强化初中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将学校“自动自发,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其中,强化励志教育,一方面让班主任用点滴细节和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同时对科任老师提出了“宽容但不放纵”的教学要求,即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但必须保证学生学习过关。
经过一年多的配合,初中部的情况有了显著的变化。师生中的许多点滴小事常常令我感动,我也常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感人的瞬间分享到工作群里,为老师点赞,为学生鼓掌。
一日,我巡视教师办公室,听到办公室传来这样的对话。
“王老师,这篇作文,你都指导我改了3遍了,可不可以不改了呀?”
“你还可改得更好啊!到时候我们就拿到班上念给全班同学听。”
“可是我真的不会了啊,求放过!呜呜……”孩子竟假装哭泣。
“哈哈,不许耍赖皮哦!来来来,我教你。看这个地方,除了正面描写,我们还可以加两句侧面描写啊,就更能突出主人公形象……”
“老师,您这是要把我培养成一名作家呀!嘿嘿。”办公室内笑声一片。
王老师叫王玉媚,是从高中部抽调过来的优秀青年教师,温婉亲和的她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说要体验一下当“孩子王”的感觉。
一开始我担心她不能适应初中阶段小孩子的特点。后来才发现,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蒲小梅老师刚柔并济,在“严师”和“慈母”的角色中转换自如。她特别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像“妈妈”一样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她办公室的柜子总是装得满满当当,创口贴、感冒灵、温度计、剪刀、针线、纽扣、糖果……只要孩子们需要,她就能像叮当猫一样,拿出她的“法宝”来,孩
子们都亲切地叫她“美妈”。
老师们不断学习、成长和辛勤付出,我的心里既感动又充满希望。但我知道,要想实现逆袭,必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基础不牢,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家里和自己大多都对学习没报什么大的希望。我决定“扶贫先扶志”,将励志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天天讲、常常讲,充分利用攀枝花市的三线建设资源、攀钢精神、社会热点等开展实践教育,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振奋学生的信心,激活学生的斗志。我请所有的老师,只要发现学生的一点光芒,就大力表扬;有典型进步就上报年级通报表扬;想方设法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慢慢地,参加各类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被表扬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事实证明,坚持励志教育和情感关怀,能够将师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亲师信道,教学相长,初中部的局面一点点打开了。
2019年,市七中教育集团初中部毕业生首次参加中考,就有十余人正录考入“国重”,2020年有二十余人,2021年有四十余人。虽然与市内其他初中的三位数相比,我们的绝对人数并不高,但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七中初中部的教学质量正在不断提升,每年一个台阶,升国重人数近乎成倍增长,屡创新高,教学质量全市排位不断攀升,已连续两年获得“攀枝花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学校”称号。
最重要的是,社会和家长的信任来了,咨询招生报名的家长越来越多。随着花城新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攀枝花市“三个圈层”发展战略的提出,我们依托花城新区的区位优势,提出“初高中六年一体化培养”方案,为更多家庭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从而向“创造初中名校品牌”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金风又起,硕果满枝,七中人还将继续书写故事,我们满怀希望,且听风吟。
□杨雷牟厚均赵均勇郭刚徐子耀/文市七中供图
新闻推荐
首届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知识产权交流会在攀召开 解洪讲话 李群林出席
本报讯(记者李东霖)9月15日,首届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知识产权交流会在攀枝花市召开。交流会以“专利导航引领科...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