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杨
5月28日,受邀前来参加攀枝花开发建设55周年活动的攻克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技术的“108将”代表一行7人前往攀钢集团公司参观,面对企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欣欣向荣的盛景,老人们感慨万千:“倘若青春犹在,愿重拾工装,再轰轰烈烈去奋斗!”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曾经意气风发、为攻克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技术立下汗马功劳的“108将”,如今平均年龄均已超过80岁,当他们再次回到故地攀钢,大都已经两鬓如霜,眉发斑白。退休近20年,“108将”分散全国各地,有的在攀枝花、有的在成都、有的在东北生活。但多年来,“108将”身上那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仍然深深镌刻在攀枝花这座城市里,并深刻影响着一代代前赴后继的攀枝花人。
当天上午,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老人们缓缓走进攀钢钒生产管控中心,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攀钢集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畅广睿十分感慨:“退休时候,攀钢的产能是250万吨钢,现在已经达到了1000万吨钢,这个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畅广睿说,短暂的参观,感触良多,今天的攀钢真正走出了攀枝花,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在攀钢钒公司炼铁厂,老人们来到出铁口参观,并合影留恋。“20年弹指一挥间,攀钢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系统全面提升,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82岁的攀钢集团原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马家源说,希望年轻一代攀钢职工继续保持闯劲、努力拼搏,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让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把攀钢人的精神和追求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参观中,原“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组”成员、攀枝花钢铁研究院退休高级工程师石世雄难掩胸中澎湃的激情:“先进的装备设备、一体化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的控制平台,如今的攀钢,实现了当年无数人的愿望。相信攀钢一定能更上一层楼,迈上世界一流先进水平。”老人激动地说,回首那段艰苦朴素的岁月,几十年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付出,不仅没有丝毫遗憾,反而感到意义重大,“如果青春还在,我愿意再干50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刚他没有三尺讲台,却一样教书育人;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诲人不倦,在他的辅导下,700多个孩子实现了绘画的...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