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文化高地是一项系统工程,“见子打子”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更走不出发展新路。必须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管理、创新、服务与自然“合股”,用新的体制机制增添动力激发活力,实现文旅发展提质与治理水平提升的双赢。全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从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完善激励督促机制、完善富民共享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机制创新的思路和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
文旅融合涉及产业布局、交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方面面,必须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推动形成“党委政府牵头、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凝聚起推动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人、地、钱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绕不开的关键问题,要创新要素保障机制,设置财政金融互动奖补资金,探索设立文化旅游新业态基金、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推动各类资金参与文旅产业发展。强化土地支持,用活国家支持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统筹用好棚改腾空土地,保障文旅项目用地需求。强化人才支持,办好康养学院、经贸旅游学校等职业院校,用好“人才新政七条”等政策,大力引进培养策划、营销、管理和服务人才,夯实文旅产业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文旅融合发展需要“领头羊”,必须创新竞争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文旅项目招商优惠政策,加大对文旅企业的精准扶持力度,强化对景区景点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能。文旅产业是富民产业,必须创新富民共享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全域旅游、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用好用活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让群众参与到文旅开发“前中后”全过程,推进田园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让群众参与文旅资源开发、商品产销、经营活动等,探索完善当地群众合理分享经营收益机制,让群众共享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文化高地,不只是宣传和文旅部门的事情,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一起来干。各级各部门要在这项事关攀枝花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中找准定位、扛起责任,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把发展蓝图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加快推动落地见效,努力开创攀枝花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林佳玥记者吴晓龙)攀枝花南站启用在即,为满足各片区乘客往返攀枝花南站的交通出行需求,12月26日,到攀枝花南站的公...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