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龙
编 者 按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影像让我们震撼。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攀枝花经济社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今日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影像中的变迁》报道,用影像记录时代变迁、展望未来征途,讲述英雄攀枝花的故事,敬请垂注。
8月28日,记者来到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希望能够找到一张渡口大桥的老照片。工作人员林佳玥打开电脑,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幅渡口大桥的资料照片,“这张渡口大桥照片的拍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黑白照片,年代感十足。”
8月29日中午,记者怀揣老照片驱车前往渡口大桥附近,一路走,一路问,寻找可以看到渡口大桥全貌的地方。经一位老人家指路,记者找到了一处制高点,居高临下,渡口大桥尽收眼底。
时光荏苒,相同的是地点,不同的是时间。作为“三线建设”的见证,攀枝花人记忆里的渡口大桥,依然横跨金沙江上,为攀枝花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渡口大桥,又名02号桥,公路桥,跨越金沙江,位于大渡口。攀枝花建设初期,金沙江成为公路交通运输的最大障碍。为解决过江问题,渡口大桥于1966年12月建成通车,横跨金沙江两岸,连接大渡口和攀钢厂区弄弄坪,桥长304.5米。
2004年,渡口大桥在原址新建。新桥全长285.88米,主孔净跨170米,桥面宽26.5米,桥形为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车行道宽15米,为双向4车道。新桥保留了旧桥在外形上的特征,犹如旧桥再现。
上图为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渡口大桥。
(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下图为2019年8月29日拍摄的渡口大桥。
(本报记者 吴晓龙 摄)
新闻推荐
为提升疾控机构及职业卫生防治机构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能力、科研学术水平以及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扩大对外科研合作、促进...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