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彩东是鞍钢集团攀钢钒公司炼铁厂首席炉前操作师,央企先进职工、攀枝花市工匠、鞍钢首届劳动模范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今年,他又多了一项荣誉——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之一。从轮换工到“全国技术能手”,在许多人看来,他的成长经历堪称“神奇”。
开展探索,推翻此前的冶炼理论
轮换工是攀钢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种用工形式,是针对1966年底前参加工作的职工,让其家中一名子女到企业接替工作。作为攀钢第一批轮换工,1987年,19岁的岳彩东怀揣梦想,成为了攀钢钒公司炼铁厂一名炉前工。
由于钒钛磁铁矿的特殊性,具有渣铁粘度高、出铁次数多等特点。岳彩东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天天面对高温熏烤,重复着清渣等繁重工作,厚厚的工装湿了干、干了湿,一个班下来疲惫不堪。面对繁重的工作,他也曾经彷徨过,也想换一个轻巧干净的工作。
“孩子,能进攀钢这样的国有大企业不容易,咱农村人不怕吃苦,只要好好干,就一定会有出息……”这时,父亲的一番话如同一场及时雨,让他的彷徨慢慢释怀。为了减轻炉前工作量,他大胆推翻前辈的冶炼理论,查阅了许多技术资料,坚持跟班倒分析,与技术人员一道绘制了20多张草图,开展了近百次试验,终于完成了在渣沟中安装下渣铁回收装置,一个月下来多回收下渣铁600余吨,炉前工作劳动强度得到了大幅度减轻。
引进技术,借鉴普通矿冶炼工艺
要在炉前大干一场,知识贫乏寸步难行。1997年,岳彩东自费报名参加了职工夜校,后来又用6年时间集中学习冶炼专业,并自费购买《高炉冶炼》《炼铁》等专业书籍,以实践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运用蓄铁式主沟后大幅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炉前环境,有效降低了高炉铁损,是钒钛矿冶炼技术进步的一大体现……”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后,岳彩东开始不断将普通矿冶炼技术和工艺借鉴到钒钛矿的冶炼过程中,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针对攀钢一期高炉单铁口出铁,两次出铁时间间隔较短,铁口出现故障易造成高炉减风的难题,岳彩东及时对一期高炉铁口设计进行优化,并结合普通矿冶炼铁口泥套制作工艺,提出了改进方案,在全厂推广后,减少了铁口堵不上的次数,延长了铁口工作时间,大幅降低了炉前劳动强度,为生产指标优化夯实了基础。
这些年来,岳彩东申报了“一种钒钛矿高炉渣金属铁回收装置”“高炉开炉多点立体点火装置”等6项国家发明专利;他总结提炼“双眼”出残铁工艺、高炉钻杆接头改进等重大合理化建议400余项,累计为企业创效达3000余万元。
带好学徒,培养超一流冶炼团队
为了带好学徒,岳彩东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沟通工具,搭建了高炉技师群、新分大学生群、高炉班组长微信群等平台,坚持以鼓励和帮助教育为主,培养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平均每年名师带徒20余人,使越来越多的徒弟在各类大赛上摘金夺银。其中,唐军、秦建辉、胡红等人迅速成长为生产骨干、炉前高级技师,成为接力传承工匠精神的新“火种”。
在现场指导完生产,岳彩东便马不停蹄地召集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研究举办技师培训的事情。为了更好传授绝技绝活,他还组建了炉前技能大师工作室,将技能创新创效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团队与个人的积极性。目前,他组建的工作室被命名为“四川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希望能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培养出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不断在钒钛矿冶炼过程中取得新进步,让攀钢钒钛矿冶炼技术享誉世界。”岳彩东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杨)4月11日,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攀枝花市驻点跟踪研究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该机构将与攀...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