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杨
今天,本报推出“十个深入思考”之四——深入思考作为内陆城市的攀枝花如何继续发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实现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攀枝花市将在中央、省委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扛牢抓改革的政治责任,紧扣省委对攀枝花提出的“3+2”新定位新要求,按照市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加强统筹,聚焦发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狠抓改革落实,加快革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推动攀枝花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持续做好“钒钛”文章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着力在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好金融系统支持作用、补齐质量效益短板等方面攻坚突破,推动钒钛、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持续深化全面创新改革。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健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尽快落地,打造钒钛新材料、航海航空零配件、钒储能电池等优势领域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攀钢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支持攀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加快把攀钢建成以钒钛产业为主导、精品钢铁产业为支撑、物联和科技产业为重点、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世界级优秀企业。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贯彻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精神,厚植民营经济健康成长沃土,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大力简政减税减费,打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持续做好“阳光”文章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农村优秀人才;扎实抓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等,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护工程。稳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和特色小镇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实施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大力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围绕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按照“一核引领、一带支撑、三谷带动”的康养产业布局,发展“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提升一二三产融合水平,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推动“三区”联动发展
加快推动攀西经济区协同发展。认真落实攀西经济区联席会议精神,主动加强与凉山州的对接联系,加快推动在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交通大通道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互利合作。
着力抓好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试验区部省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用好省政府《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2年)》试验区第四次部省联席会议等确定的支持政策,持续在财税金融、供地用地、水电消纳、资源配置管理、生态补偿等领域先行先试,着力抢占先机、发挥优势、补齐短板。
高水平建设以钒钛高新区为龙头的产业园区。按照“做优特色、做强产业、做大规模、转型升级”的思路,坚持全市“一盘棋”,优化定位布局,完善产业指导目录,加强园区规划建设,引导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向园区集中,使钒钛高新区真正成为企业的孵化园、成长区。
深入推动其它领域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改革部署。认真做好对接中央、省委出台改革任务的对账盘点,进一步强化上级改革方案无缝对接,确保上级改革部署在攀枝花全面落实。
持续抓实各领域改革。继续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重点,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国资国企、文化教育卫生、生态文明体制、社会体制和民主法制、党的建设和纪律检查体制等领域改革,着力推动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率先突破。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各项改革试点,确保试点任务按计划推进,强化典型培育和经验总结,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攀枝花特色的改革亮点和经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高云川记者李刚)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深入推进印章业管理改革和全国联网工作,落实“马上办、网...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