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新闻 > 正文

阿署达的“90后”农庄老板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7-12-08 07:3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彭春梅

“小鲍,我的被子中午盖起厚了,请你给我换一床薄一点的!”

“好的,爷爷,我马上给您换!”

12月5日中午,在东区银江镇阿署达和兴农庄,鲍进山正热情地为老人们服务。

鲍进山今年23岁,是阿署达村二组村民,2013年退伍后,他子承父业,经营农庄。鲍进山说:“攀枝花在发展康养,作为农庄负责人,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像亲人般对待游客。”

康养旅游产业的“见证人”

12月1日,鲍进山和朋友一起,开了三辆小轿车去保安营机场,因为有9位从重庆来的老人要到他的农庄过冬,他主动提出去飞机场接老人们到农庄。

今年是和兴农庄经营的第10个年头,也是第三年接待康养老人。

2008年,鲍进山家在自家的宅基地上修建了两层楼房,除去自住,其他的7个房间作为包间接待游客。此后,鲍进山家买了新房,农庄专门用于经营,并进行了装修,规模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完善。

谈到10年来的经营历程,鲍进山感慨:“10年前,我们家只有一个冰柜,现在有4个冰柜,一个展示柜;10年前,和兴农庄的日接待能力是100人,如今是300人;10年前,接待的主要是本地游客,如今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归根到底,是因为攀枝花的康养名气越来越大。”

游客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

走进和兴农庄,三三两两的游客或散步喝茶,或聊天消遣,或棋牌娱乐。  (下转2版)

(上接1版)“我们是通过她来这里过冬的,一共来了9个人,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73岁!”游客口中的“她”,就是朱淑芳老人。

在朱淑芳心里,来到攀枝花就是回到家乡。1965年,朱淑芳大学毕业,为支援三线建设来到攀枝花,1992年调到重庆工作,1999年退休。通过家人、央视还有好友的宣传,去年冬天,朱淑芳来到攀枝花过冬,回到重庆后,给亲朋好友讲述了自己的亲身感受,于是,今年冬天,大家相约来到和兴农庄过冬。

“攀枝花的山好、水好、阳光好,老板待我们也很好,的确是康养的好地方!”游客们对攀枝花赞赏有加,准备夏天再来攀枝花避暑。

“攀枝花的旅游尤其是康养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来攀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受益的不仅仅是游客,我们做服务行业的,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花舞人间景区的打造,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的入驻,和兴农庄的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对未来,鲍进山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银江镇:康养旅游发展“有声有色”

本报讯(记者陈旭耀)近日,记者从银江镇获悉,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取得显著成效。该镇结合彝族文化特色,致力于打造“微雕钢城的夜明珠裂谷深处的索玛花”的彝族文化名村,先后...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温暖他人2017-12-07 00:00
猜你喜欢:
漫漫棒球路2017-12-07 07:35
被家暴妻子的反击2017-12-06 07:34
评论:(阿署达的“90后”农庄老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