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重庆的区域合作,加快培育若干国际性、国家级和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国家物流枢纽,整体提升成渝地区在国家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中的地位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具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近年来,四川省以突破高铁瓶颈、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和打通出川大通道为重点,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蜀道难”到“蜀道通”的历史性转变。但省内各城市间的快速连接不够、对外通江达海的大能力货运通道不畅,仍然是制约四川省发展的突出短板。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必须先行,要深入实施交通强省战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从“蜀道通”向“蜀道畅”的新转变,强化交通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保障。
第一,聚焦“内联”构建经济圈高效便捷交通网。双城引领需要强化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以及与经济圈主要城市之间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大幅度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形成大流量、高密度的通勤流和商务流,密切两大中心城市以及与其他主要城市的经济社会联系。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一旦达到通勤距离的范围,将会形成高比率的日常人口流动,商务人口的流动频率也将大幅提升,从而极大地增强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着眼于“内联”,需要构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网,形成成渝两市之间、成渝两市至区域内主要城市之间、成都都市圈内的3个“1小时交通网”,即成渝两市1小时畅达、成渝两市至区域内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都都市圈内1小时通勤。
建设3个“1小时交通网”关键在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所具有的快速、便捷、舒适、安全以及大容量、全天候的技术经济特征,使其在满足通勤交通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当前需要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实施成渝客专达速提质和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着力推进成都外环、绵遂内、雅眉乐自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完善成都都市圈市域铁路网,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支撑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第二,聚焦“外畅”打通多向出川大通道。成渝地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内陆地区,交通建设成本较高,货物运输距离远、时间长、费用高,人员流动不便,给成渝地区吸纳全球资源要素、开拓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等方面形成很大制约。成渝地区要成为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需要打通多向出川出渝大通道,构建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格局,以多时空交通圈支撑“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降低物流运输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完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础条件,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促进成渝地区深度参与到国际、区域经济大循环。
一方面,要打通四向出川铁路大通道。强化中欧班列西部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内陆国际战略通道建设;构建时速350公里的出川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圈的高铁大通道;加快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成兰铁路建设和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改造,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林段、成达万高铁、成都至西宁铁路。
另一方面,要畅通长江沿江大通道,形成通江达海的出川水运通道。推进长江干线川境段和主要支流航道扩能提升,协同建设嘉陵江、渠江、涪江航运枢纽,加快金沙江翻坝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铁水、公水联运。
第三,建设高水平、高等级的现代物流枢纽体系。交通枢纽是交通网络的主要结点或大通道网端,是交通网络的中心。强大的交通物流枢纽不仅能够实现不同方向和不同运输方式间客货运输的转接,而且能够为区域内部和区域对外的人员及物资交流提供集散和中转服务,带动和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四川省需要培育形成若干国际性、国家级和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国家物流枢纽,提升在国家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加强与重庆的区域合作,打造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西南交大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消防抗洪抢险突击队进行水域救援演练。救援“落水群众”。本报讯(宋婷记者吴晓龙文/图)近日,攀枝花市消防救援...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