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翼
最近两个月,位于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的桐子林村喜事不断——接连举办的7场婚宴,可把当地村民乐坏了。
曾经的桐子林村因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加上缺水导致产业发展滞后,“找媳妇”成为当地适婚男青年的一大难题,“有女不嫁桐子林,山高水远路难行”是桐子林村的真实写照。
可如今,是什么让桐子林村受到青睐,让女孩子愿意嫁到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呢?日前,记者走进桐子林村,看到一对对新婚夫妻在田间地头,细心经营着这份来之不易的“甜蜜事业”。
修了新房子 娶了新媳妇
今年30岁的何长春和妻子吉博嫫土作是这7对新婚夫妻之一。看到记者前来,何长春穿上了漂亮的彝族服装,脸上的笑容如同当天的阳光一般灿烂。
“以前家里一穷二白,哪儿娶得起媳妇哦,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到30岁娃儿都到处跑了。”何长春说,“现在修起新房子,也娶了媳妇,还种了400株芒果,养了10头猪,日子有盼头了。”
何长春的新家位于桐子林村易地搬迁安置新村聚居点。去年7月,新村正式建成入住,有了每户6万元易地搬迁政策补助,何长春自筹了5576元,就完成了新房的修建。现在,聚居点正在进行后续的绿化美化工作,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太阳能路灯上鲜艳的彝族花纹分外鲜艳,100多米外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也将于5月份完工。用何长春的话说,这一切就好像做梦一样。
当梦想成为现实,何长春心里除了高兴,更多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10亩烤烟和400株芒果苗为这份向往标注了实现的时间。去年,桐子林村的帮扶单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送来2.5万株芒果苗和1.6万株青花椒苗。照顾好媳妇和这些芒果苗是何长春今后最重要的“事业”,也是他心里最甜蜜的“事业”。
近段时间,何长春和媳妇每天一起给新村旁边的一小块八月瓜地浇浇水,给烤烟打“窝子”、盖薄膜,何长春再骑着摩托车载着妻子来到芒果地里,清理一下杂草,再听村第一书记刘超军讲讲芒果种植技术,日子过得很充实。“虽然现在忙,但看着身旁的媳妇和地里的产业,心里很高兴,对我来说好日子应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吧。”何长春说,“这一切,都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还要感谢像刘书记这样真心实意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好心人。”
依靠好政策 感谢好心人
正如何长春所说,桐子林村的变化离不开脱贫攻坚政策和各帮扶单位的支持。去年,市农商银行送来18万元的安置点污水处理项目资金和13万元的安置点风貌打造资金,米易县政府办帮扶贫困户5000斤豌豆种子,并积极协调村里的道路建设和生产生活用电建设。
更重要的是,在县发改局和水利部门的帮助下,困扰村民多年的交通和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一条2公里多的硬化公路直通新村聚居点,一条大管道将6公里外的水源引到了桐子林村,也接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以前吃水都要爬坡上坎去挑,更别说生产用水,现在水管接到家里了,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村民付绍牛说起引水的事情,打开了话匣子。他儿子付炳万也是今年2月刚结婚,媳妇杨欢来自盐边县共和乡,儿子的婚姻让压在付绍牛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而真正让他高兴的是引水工程给村里发展经济林果业打下了基础。
走进付绍牛家的芒果林,一人高的芒果苗长势正盛,打开一旁水泥柱上的水龙头,清澈的水便顺着地里的沟壑流到芒果林里。付绍牛说:“我这大儿子刚结婚,如果是以前我还要担心小儿子的婚事,现在我一点也不着急,依靠脱贫好政策,家里建了新房子,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怎么会找不到媳妇嘛!感谢帮助我们的好心人。”
去年,桐子林村不仅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还修了7口200立方米的水池,加上50立方米的水池总共21口。如今,村里已经发展芒果超过了1000亩,种植青花椒2000余亩,加上猪、牛、羊等养殖产业,桐子林村于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后的桐子林村继续着它的变化。围绕“四好村”建设,村里成立“三会五员”,逐渐改变村民的卫生习惯和村里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我们将继续让村里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探索适合桐子林村发展的新路子。”刘超军说,“桐子林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这些让村民受益的‘喜事儿\’也会越来越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翼)记者4月20日从米易县委组织部获悉,为进一步提高“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日等组织活动实效,米易县委组织部党支部不断丰富和创新组织活动方式,让学习“常”起来、组织生活“动”起...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