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全景。
花舞人间景区。
二滩水电站。
攀枝花芒果。
美丽的傈僳族姑娘。本报记者摄
载歌载舞的傈僳族姑娘。本报记者摄
米易滨河大道盛开的冬樱花。
美丽的新山梯田。
本报记者摄
在冬日暖阳下行走。本报记者摄
女子垒球训练场。本报记者摄
1月底的广安,已进入“四九严寒”时节,作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大街上的人们恨不得裹着被子出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却要暂别广安,前往四川南部门户、距离广安900多公里的攀枝花,在那里感受如春般的阳光。
1月21日,我们与来自全省各地的70余位总编辑、文化记者参加了四川省报纸总编辑暨文化记者“沐浴阳光·攀枝花行”大型采风活动,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攀枝花之旅。
21日中午,飞机如期降落在攀枝花保安营机场。一下飞机,阳光虽有些刺眼,但它将我们拥入怀中,一股暖意由内向外散发,羽绒服、毛衣被一一卸下。此刻的我们只想微闭着双眼,张开双臂,尽情地吮吸着阳光的味道。
从机场一路走来,我们看到道路两旁都是花红柳绿、鲜花盛开,火红的三角梅、金灿灿的炮仗花……开得如火如荼。市区内,一幢幢高楼大厦错落有致的林立在公路两边,一个朝气蓬勃的现代之都直面扑来。而这一切,和我们印象中的攀枝花很不一样。我们知道攀枝花有攀钢、煤炭,还有彝族等少数民族,这些对我们来说似乎神秘而陌生。后来得知,攀枝花是因三线建设而建立,是一座移民城市,由于保密需要,她曾一度易名“渡口”。到上世纪80年代,当神秘的面纱被掀开时,人们才得以一窥“攀枝花”——这座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的美丽。“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攀枝花被誉为“中国阳光花城”,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全年日照数约27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一年四季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由春而冬,攀枝花、蓝花楹、凤凰花、索玛花、扶桑花、三角梅次第绽放,森林覆盖率达60.1%。
走进花舞人间景区,从景区大门一直沿着山坡往下走,各色花儿竞相开放,有红色、紫色、粉色的三角梅,有白色、黄色、红色的玫瑰,还有一串串的紫绒鼠尾草、金灿灿的炮仗花。而半山腰间的树荫中有着一幢幢特色乡村别墅掩映在苍翠的树荫中,这是当地彝族村寨阿署达村民的集中居住区,由华西希望集团投资整体打造成赏花、赏果、晒太阳的景区后,每年冬天,都有来自成都、重庆、北京、上海等地的“候鸟”老人来这里小住。同样,在普达阳光国际康养中心和红格特色小镇里,我们都看到不少在此地过冬的老人。“这里空气好又温暖,简直就是老人过冬的福地。”“就是,我们四川人再也不用去海南过冬了。”同行的记者朋友们纷纷发出感叹。据统计,到2017年,入攀过冬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5万人次。
这几年,攀枝花抓住“冬日暖阳”这一卖点,依托当地的阳光、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提出了“康养”理念,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创建了“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模式,以此催生了当地赏花摘果、露营避暑等观光农业,推动了医疗、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化,带热了地方旅游,还吸引了20余支国家、省、市和外籍运动队前去竞赛、训练……并成功跻身全国十佳养老城市,成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在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美丽而热情的傈僳族姑娘们在山门前载歌载舞,献上迎宾三道酒。许是被姑娘们的热情感染,大家纷纷上前大口地品尝着佳酿。酒过三巡,在阿考(傈僳族的祖先)广场上,姑娘们又跳起了民族特色舞蹈,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而远处那依山而造的梯田,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腰,在阳光下,如层层银带在山野闪烁,美不胜收,俨然天上人间。
三天的攀枝花行很快结束了,但这里的阳光、美景、美食,无不让我们流连忘返。期待着,与阳光花城的再次相遇。本报记者(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云上攀枝花”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翼)昨(8)日,从攀枝花市出口俄罗斯的160余吨早春蔬菜搭乘“蓉欧快铁”,由成都青白江铁路口岸出发开往俄罗斯,此趟专列是四川省蔬菜出口的首发班列,也是全国首趟全程冷链蔬菜专列。据了解...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