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春燕在刺绣作品。(照片由本人提供)□本报记者 岳蕾娅
2017年6月,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傈僳族刺绣大放光彩,其中的刺绣挎包更是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喜爱,争相购买。这刺绣挎包的制作者,就是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贺春燕。
精美刺绣让她羡慕
“傈僳族刺绣技艺,寄托了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感和历史认知,对于研究傈僳族的工艺文化、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今年31岁的贺春燕,出生在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是位土生土长的傈僳族姑娘。每到过节,她都会和其他的姑娘们一道,背着自己绣的挎包上街玩耍,这也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谈起爱上刺绣的经历,贺春燕至今记忆犹新:2007年,她从市民族中学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农忙时就帮父母干些农活。农闲时,她会和姐姐们一起上山放羊。
蓝天白云下,羊儿悠闲地吃着草,姐姐们就会拿出针线,在挎包上绣一些精美的图案。她们一边刺绣,一边聊天,绣针在布料上穿来穿去,让贺春燕羡慕不已,也就是这个时候,她爱上了刺绣。
学习过程非常艰辛
“我要背着自己绣的挎包出门!”贺春燕暗暗下了决心。傈僳族刺绣没有现成的图样,只能自己画图,没有一点美术功底的贺春燕,对自己第一次画出的图案很不满意。
“我的脾气也很犟,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好胜心强的贺春燕买来不少美术方面的书籍学习,从简单的线条练起,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去请教专业的老师。渐渐地,她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素描、色彩搭配等。
傈僳族服饰刺绣的纹样多取于自然界的花、鸟、草、虫等。在学会了画图后,贺春燕不断地琢磨针法,刚开始由于不熟练,针尖常常刺伤手,绣一天下来,手被扎得血淋淋的。但贺春燕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向老人们请教刺绣手法,渐渐地越绣越熟练。
慢打磨才能出好作品
刺绣是一件很耗费精力的事情,每一件光鲜靓丽的作品背后,都凝聚了刺绣人的心血。在贺春燕眼里,刺绣没有固定的时间,自由为最佳。而美好的事物是需要等待的,自然的材质经过刺绣人的双手慢慢打磨,才能绣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十年间,在刺绣的世界中,贺春燕放慢脚步,从花草到动物,从人物到山水,她都有广泛的涉猎。她绣了30多幅风格各异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勤劳的傈僳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2012年,贺春燕被授予“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将刺绣技艺传承下去
由于刺绣技艺高超,贺春燕的名气越来越大,如今的她也更加忙碌了。白天,她要在村上图书馆工作,到了晚上,还要研究刺绣作品,有点空余时间,还要参加刺绣培训班。
2017年6月,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贺春燕绣的挎包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以前,我只绣挎包,现在增加了手机袋、钱包等品种,我希望通过这些刺绣手工艺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傈僳族刺绣技艺,了解攀枝花。”贺春燕笑着说,她一定要把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技艺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公示“成都外国语学校攀枝花学校(原攀枝花第四十一中小学校)”项目位于炳二区,应建设单位申请,为支持学校建设,我局拟办理该项目规划条件核实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四川...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