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升 本报记者 周翼
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如何繁荣?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地米易,在轰轰烈烈的“四好村”建设浪潮中,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与“繁荣”二字完美契合,有特色优势产业支撑,农村群众能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这一项项硬性指标,在米易县丙谷镇农民的“一忙一闲”之间顺利实现。
引来远方客 村民“忙”致富
“今天刚走了一批客人,这段时间来芭蕉箐的游客比较多,要赶紧把房间收拾出来,迎接下一批客人。”7月12日,家住丙谷镇芭蕉箐旅游新村的刘中秀正忙着打扫房间里的卫生。
2013年,芭蕉箐新村建成,正式开启了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幕。4年来,按照“阳光、休闲、旅游、康养”的定位,芭蕉箐村以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以旅游助推产业发展,结合枇杷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马鞍山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一、三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如今,全村平均每年有约1000万元的旅游收入。
行走在芭蕉箐村鲜花环绕的小路上,映入眼帘的皆是风景。500多亩的荷花池里,荷花在大片荷叶间随风摇曳;万亩枇杷园苍翠欲滴,四周繁花似锦;新村掩映在绿树红花当中,透露出一股悠然自得的气息……新村刚建成,刘中秀就敏锐地捕捉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商机,开起了当地第一家集住宿和餐饮于一身的“农家小苑”。3层小院一共9间房,近80平方米的接待面积,能同时容纳7桌左右的客人就餐,安静的环境和四周五颜六色的鲜花增加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以前种田,一年辛辛苦苦赚三四万块钱,现在搞接待,从枇杷热销开始一直到夏季结束,游客络绎不绝。”说话间,刘中秀也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特别是这段时间荷花开得很漂亮,镇上、村里宣传力度又大,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周末的时候能接待5、6桌客人,忙得不得了,但是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客流量越来越大,刘中秀的“农家小苑”逐渐满足不了接待需求,在她的带动下,周围不少村民也加入了农家乐“大军”,搞起了自主接待。如今,芭蕉箐村已有7家较大型农家乐,10多家像“农家小苑”这样的家庭旅社,加之枇杷、芒果等农业产业长足发展,该村人均年收入从3年前的1.2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5万余元。
种好早春菜 农“闲”日子甜
在刘中秀“忙”着增收致富的同时,家住丙谷镇雷窝村的刘军却很“闲”,搭根板凳坐在宽敞的院子里,泡一杯茶,和正在挽线团的女儿聊起了新买的车。“现在家里电瓶车有了,摩托车有了,汽车也有了,过段时间再去买个拖拉机,我们家就只差一辆自行车了。”说完,刘军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
为了这辆新车,刘军特意花3万块钱建了个车棚,“现在种植早春蔬菜,每年稳定收入15万元上下,从9月忙到次年6月,收入涨了,还能给自己放个长假,享受一下生活,这不,跟家人合计了一下,就买了这辆车。”说起新车,刘军突然想起来,刚拿回来的车牌还没安装,“赶紧安好车牌,找个时间带家人出去转转。”
2012年,雷窝村基本完成田型调整,建立起万亩稻菜轮作设施农业基地,刘军家原来四处分散的土地被整合,分到一块5亩多的优质土地,搭建大棚,种上苦瓜、番茄,每年仅是销售蔬菜就能收入15万元左右,比田型调整之前翻了一番。
今年,雷窝村正加快建设“四好村”。如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雷窝村依托光热资源和区域优势,引导村民建大棚,大力发展早春蔬菜、无籽葡萄、优质山药等特色农业,建立工厂化育苗场,通过绿怡果蔬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产品外销,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雷窝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我们这里很多群众都是这样,忙个大半年,然后休息一阵,有些会带着老婆孩子出去旅游。”雷窝村纪检组长杨炜说,“还有一部分村民会利用这个时间学习知识和技术,村里开办了农民夜校,提高种植养殖水平,增加收入,没事做心里也不慌,农闲的时候日子也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晓龙陶泓霖王南桢)按照《攀枝花市惩治“微腐败”护航阳光花城工作方案》要求,经市委同意,从7月21日开始,市委巡察组将分别对仁和区仁和镇、米易县攀莲镇、盐边县桐子林镇进行巡察,为...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