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良
“再难的事也挡不住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在战胜贫穷、走向富裕的道路上固然充满了坎坷崎岖,但攀枝花的脱贫攻坚工作依靠全市干部群众的团结一心和实际行动,正朝着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速推进。
“攀枝花脱贫攻坚工作在如此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中一定会取得成果。”许多人到攀枝花调研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近年来攀枝花边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迅速,还有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党政机关、本地企业、社会群众的倾力帮扶和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
如今,在攀枝花,全市上下同奔一个目标,共赴脱贫之约,脱贫攻坚工作越干越好、越干越顺。
既要“雪中送炭”
又要“授人以渔”
近日,仁和区务本乡大火山村的贫困户何成发好事不断。原先一贫如洗的家庭,依靠市政协、攀枝花检验检疫局等多部门和企业的帮扶,既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兼顾了长远生活考虑。“我们一家人身体不错,就是没有发展生产的本钱,多亏了帮扶单位给了本钱,我们才建起了猪圈、养起了生猪。”何成发说。
在了解到何成发一家的实际困难后,帮扶单位在帮助其解决眼前问题的基础上,将帮扶重点放在了今后一家人持续生产生活上。各单位按照***方案,有的出钱买猪饲料,有的给何成发送去猪仔,还有的帮助修建了猪圈。大家都明白“雪中送炭”只是一时,“授人以渔”才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在帮扶单位的***下,何成发一家现在已经养了四五头生猪,还发展了养鸡、蔬菜种植等产业,摘掉贫困帽子已近在眼前。“有了产业就有了收入,今年我要争取将房子装修一下,改善改善生活条件。”有了收入来源,心里有了底气,何成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近年来,攀枝花紧紧围绕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着力抓实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扶贫六大重点扶贫工程,(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因地制宜推动山区和边远地区特色种养业加快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群众造血能力。同时,加强粮蔬种植、水果栽培、畜牧生产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将脱贫攻坚工作由单纯“输血”向引导贫困群众自身“造血”转变。
既要“扶贫帮困”又要“自力更生”
攀枝花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两个特点:帮扶单位尽全力帮扶和受帮扶群众尽全力自力更生。
近年来,全市通过“8+8”对口援边帮扶,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帮助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问题……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加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全市上下集中力量打出一套科学规划、基础建设、民生改善、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建设、组织建设的“组合拳”,实现了贫困地区的民生进一步得到保障和改善、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第一次到油房沟村,看到的种种景象让我们揪心,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对口援助米易县油房沟村的攀枝花市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8+8”对口援边工作以来,市农商银行采用贴息贷款的方式,帮助村民建设新房,实施了3.2公里的南七路支线硬化工程,解决了油房沟村和附近村组千余名群众的出行及运输难题。
光有帮扶单位的全力帮扶还不够,关键还要看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别人尽心尽力帮了咱们,如果还是在家等靠要、睡懒觉那就不行了。”如今,所有贫困地区的群众都转变了观念,一心跟着帮扶单位搞生产、摘“帽子”。2015年,油房沟村正全力扶持数十户养殖大户发展产业;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全村新建核桃基地200亩,实施核桃品种改良3000亩。“我们自己得不断学习种植技术,这样才有本事抓住机会自力更生奔小康。”村民邱正清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脱贫致富关键还得看个人,自己有了致富本领才能真正富裕起来。
当前,攀枝花市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教育引导贫困群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全市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帮扶单位的帮扶热情也持续高涨。
党员干部成为脱贫攻坚“鲜红旗帜”
在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中,攀枝花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始终冲在最前列,为全市当好表率、作出示范,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面鲜红旗帜。
今年8月起,市级领导及市直部门陆续赶赴各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蹲点督导,对各县区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等工作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督促。全市所有市级领导干部做出榜样表率,深入贫困地区,长时间驻村蹲点,认真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倾听群众所急所需,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采取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同时,定期回访抽查落实情况,真正将贫困群众放在心里、记在脑中。
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村民周启富告诉记者:“市里的领导干部经常来村里,问我们脱贫致富情况,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还现场询问帮扶单位对村子的了解程度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村民口中的领导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敢抓敢管,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示范引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快速推进。
“市领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作为第一线的共产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工作。”8月31日,米易县仙山村第一书记李佳胜面对市领导的询问,将仙山村基本情况、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准确无误介绍出来,并针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赢得了市领导、帮扶单位的肯定。
李佳胜说:“这就是作为第一书记应该做的,我会努力成为党和政府与贫困地区的联系纽带,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身力量。”今年,攀枝花市选派了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70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建强基层组织、开展***,进一步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工作中,第一书记们全力推动***,带领派驻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帮助村两委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参与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第一书记与村民同吃同住、团结一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贫困村的群众一提起第一书记总是竖起大拇指:“有第一书记在村里,我们就如同感受到党和政府、全社会都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走在奔小康路上。”
新闻推荐
□特约通讯员曾仲文本报记者周翼9月26日早上,海拔1800多米的米易县垭口镇马坪村笼罩在薄薄的山雾中。***建档立卡户肖文琼正准备把羊群赶上山,她丈夫雷成华的手机响了起来。雷成华一看,是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