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干部“引路”,专家“指路”,村民“上路”脱贫路上的“甘家渡”

来源:内江日报 2016-08-1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从白马镇出发,经沿江的一条公路向龙门镇甘家渡村前行,一路颠簸,扬起的灰尘几乎迷蒙了前路。

这一条路,是从市中区农林局到甘家渡村任“第一书记”的蒋晶晶下乡的必经之路,每走一次,就多一点希冀和感触,也多一分压力。

甘家渡村地处市中区龙门镇中心部位,却是龙门镇两个省级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共46人,其中有6户因重大疾病致贫,5户因残疾致贫,3户因教育致贫。全村有64.75%的土地用于退耕还林,每亩125元的退耕还林补助将在明年取消。此外,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差,通组公路还是没有进行硬化的水泥路,村民出行困难,产业发展水平低下,经济比较落后。

如何既保生态价值,又创造经济价值;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又保障民生,成了甘家渡村退出贫困村的关键点。围绕这个关键点,近年来,在驻村干部带领下,甘家渡村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丁洁文/图

帮民生,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8月18日一大早,67岁贫困户曾凡辉家的院坝边上,两条鲤鱼正在一口大脚盆里扑腾得欢实,这是他们一家3口当天的午餐。为了保证鱼的鲜活,曾凡辉往盆里不断注入清澈的自来水。

说起这自来水,曾凡辉很感慨。

患有低血压和贫血的曾凡辉身体不太好,而他61岁的老伴又患了帕金森综合征,儿子是二级智力残疾,家里缺乏劳动力,属于因病因残致贫。

2015年6月之前,曾家用水一直靠百米外山坡上的一口水井。要引水入户,就得在水井到家之间埋上水管,沿途要经过公路、农地。水管不经用,稍微被挤压或者村民在种地时不小心挖到,曾凡辉就必须要动手去修,几年下来,修了十多次水管,“修水管都修烦了”。曾凡辉说,水管一坏,家里就停水,不仅房后养的牲口粪便不好清理,人的用水也受到影响。

去年6月,在进村干部和当地村干部的协调下,曾凡辉家安装上了自来水管道,家里不再依靠抽井水来用,更不用担心家里的水管坏掉了。而更“洋气”的是,他们家也终于可以使用洗衣机了。

用水问题得到解决的当然不止曾凡辉一家。2016年初,甘家渡村白沱沿江路沿线距主管线200米内的108户390余村民,都解决了自来水安装问题,保障了饮水安全。

抓好民生,为贫困户解决好住房、用水、用电等问题,是进村干部们扶贫的第一步,在“第一书记”蒋晶晶看来,这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步。

放眼远眺,山坡上,挖掘机正开足马力运作。蒋晶晶告诉记者,这是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项目于今年4月启动施工,对甘家渡村几个组100余亩山地进行整理,将极大地方便群众开展生产。此外,还将对7个组共3.8公里的通组公路进行水泥路硬化,方便群众出行。

兴救助,

就医优惠解决后顾之忧

上午10点,甘家渡村6组的贫困户陈孝云在自家院坝里晾晒谷子。自从身体好一些之后,他重新担起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在农忙时节,家有劳动力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陈孝云的妻子属于一级残疾,女儿刚从学校出来,还处于实习阶段,家里的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去年3月,陈孝云被查出肺上和肝上都有些问题。那时,他的双腿一到下午就肿得厉害,时值玉米播种时节,他却因为劳动力缺乏而没法去干活,只能看着土地干着急。后来通过治疗,陈孝云得以康复,医药费高达4000多元。但通过新农合报销以及村里实施的对贫困户的医疗救助,他得到了2000元的减免,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经济压力一下子就小了许多。

陈孝云告诉记者,当时他去报销医药费时需填写各种申请表和资料,经过很多道手续,村主任游国成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主动帮他整理需要准备的资料,帮他填写医疗救助申请表,出具一些必需的手续,报销医药费的事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很感谢他们的帮助,感谢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陈孝云一个劲地说感谢,“如果是我自己去跑,又不熟悉政策,又整不来材料,可能带了这样又忘了那样,要跑好多冤枉路哦……”

据介绍,接下来,村干部将根据陈孝云一家的情况,为他们申请低保,这样,靠着种点庄稼和养点家禽,经济状况将很快得到改善,脱贫也有了希望。

陈孝云的家还是一座土墙房子,简易桌子上,一台很有上世纪80年代特色的电风扇呜呜吹着。屋里没有几件家具,家电更少。陈孝云计划着来年能把家搬迁到对面的马路上去,修一座新房子。他相信,在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乔迁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

搞创新,

“贫困户+公司”保底创收

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甘家渡村的贫困户将得到第一笔保底收入422元。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原来,为了脱贫致富,甘家渡村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贫困户+公司”的保底收益创收模式。

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通过努力,向上级部门争取到2016年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19万元。贫困户将19万元以每人4222元的标准投资内江市金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年投资收益为入股资金的10%,以后每年递增1%,直至增加到15%,后每年根据收益按照每年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这样算来,甘家渡村的贫困户2016年每人将分得422元。

金果农业公司还承诺,长期为甘家渡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目前龙门镇政府正在积极协调有意向的贫困户到金果农业公司打工。

抓产业,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走在甘家渡村,成片的巨桉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银色的树干笔直地指向天空,很漂亮。

不过,漂亮归漂亮,这些树却只有净化空气、涵养水土的生态价值,而没有经济价值。据介绍,这是2000年左右退耕还林种植的树木,种植面积达到了800余亩,加上一些其他树木,甘家渡村的退耕还林区面积达到了1273亩,而耕地面积仅693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37亩。

贫困户曾凡辉种植了一片麻竹林,但由于疏于管理,加之技术上的欠缺,麻竹林的产笋量不好,村民只能“地里产多少,就收多少”。

如何把只有生态价值的退耕还林区变成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宝贝林”?

市中区农林局科技扶贫专家组成员之一的林业高级工程师李良坤,是村里的技术帮扶人,负责甘家渡村扶贫工作在林业上的技术问题。他告诉记者,如今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方案,通过“扶壮”措施,在生产技术上做培训,并且解决肥料等物资,帮助种植户改善麻竹的生长状态,告别“自生自灭”。不仅如此,甘家渡村还与城东街道达成互助协议,由办事处党员干部代销甘家渡村麻竹笋,改变以往竹笋贱卖、滞销的情况,增加农户收入。

生产上有支持,销路上有保障,曾凡辉很高兴:“那我又可以增加一笔收入了!”

而如何让巨桉林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呢?李良坤说,当初,他们通过实地走访,也和技术专家组里畜牧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商讨,认为在绿色产品受追捧的当下,如果在林下进行跑山鸡养殖,既保留了原先的巨桉林,又能够让看似没有经济价值的林地产生收成,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展成为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依照这个思路,进村干部在领导带领下,9次到甘家渡村开展产业发展专题调研,6次召开甘家渡村产业扶贫发展专题规划会议,提出了具体发展方案。目前,他们已争取到产业发展资金1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养鸡产业,由村上成立的种植养殖专合社组织实施,在甘家渡村4组占地5亩,养殖规模4000只;每户贫困户发放鸡苗20只,将在8月完成棚舍的建设并投放鸡苗,预计到年底收益可达10万元。项目收益的30%分红给贫困户,4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30%用于专合社管理费用。

如今,这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巨桉林下,工人们清理杂草、平整土地,待到天气凉快一些,预定好的鸡苗如数发放到村民手中时,鸡鸣声将会打破这片树林的平静。

一曲乡村致富乐章,已拉开序幕。

新闻推荐

遇险不慌乱 逃生有秩序市中区白马镇开展2016年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

◇刘林本报记者李乐日前,白马镇在该镇九盘村和司马桥社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村(社区)干部、各隐患点附近村(居)民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反应速度和抢险能力,增强群众...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干部“引路”,专家“指路”,村民“上路”脱贫路上的“甘家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