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推出“福田模式”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本报记者 寇敏芳
12月9日一大早,米易县麻陇乡中心村的40多位村民代表齐聚在核桃地里,来自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张春花来培训核桃冬季管理技术。张春花几乎可以叫出所有老乡的名字,而农民代表们听课也格外认真。
以前,农民对技术培训的积极性可没有这么高,现在为何态度发生大转弯?
问题:技术培训流于形式,农民“懒得干”
麻陇是彝族乡,地处大山深处,农民观念落后。虽然核桃种植面积有4万亩,但由于疏于管护,大多数果树是低效林。
2011年起,攀枝花市民宗委推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芒果计划”与“核桃计划”,即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攀枝花市民宗委党组书记段怀云说:“我们能争取到的全部资金只有100多万元,如果把这些钱平摊到户,每人也就200多元,农民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项目执行人攀枝花市民宗委民族干部学校校长杨文军曾组织技术人员给农民培训,以生产物资作为激励,每家每户发点化肥农药,农民却只为物资而来,听课心猿意马。
变革:学徒式管理,示范户带对子户
何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项目交给更专业的团队来做?
段怀云找到攀枝花市农林院,双方一拍即合,2011年首先在福田镇试点,在无水、无路、无收益的乱石荒山上,成功建成了2.8万亩优质芒果基地,去年人均芒果收入达到1000多元,预计芒果进入丰产期后,户均芒果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
福田镇的成功来源于实践摸索出的扶贫新模式,分别组建技术团队和协调团队,技术团队由农林院的专家组成,专家分别“认领”示范户,示范户带对子户,专家、示范户和对子户统一打捆考核,形成学徒式的管理模式;技术团队主要由杨文军负责,农林院、乡镇、村社各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对接,及时反馈上课信息,督查平时落实情况。
福田镇的经验被总结为“福田模式”,随即在“核桃计划”中推广。为做到赏罚分明,村里还给优秀农民发红包,上课态度和执行力度都有了明显改观。
除了奖惩的刺激,让农民真心实意改变观念的还是示范户家的果树,中心村村民安吉中被选作对子户,看到示范户家的核桃结得比自家的大,坐不住了,开始勤下地,加强管护。
计划:将在全市70个贫困村推广
麻陇乡从2013年开始引入“福田模式”,如今该乡红岩村、中心村已建立两个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核桃产量由2013年的30.74万斤增加到2015年的111.26万斤,示范户家里的核桃品质也有了很大改观。
一些示范户发现,村里的核桃都是贩子上门收购再卖给批发商,小贩两头压价,虽然核桃品质上升,价格却仍然卖不起来。示范户李银发被推选为村里的“核桃书记”,负责核桃示范项目的联络和监督,眼下,他正在筹划建设村里的核桃生产合作社,争取明年核桃丰收的时候,“把我们的核桃集合起来,和老板直接谈价格。”“福田模式”成型后,将在全市70个省定贫困村推广,目前急需的就是技术人才。段怀云说,今后将通过招募的方式,组建民间专家队伍,一方面为农民讲技术,另一方面将自己的故事带到千家万户。
新闻推荐
□张予据本报日前报道,米易县为解决当地企业钛白粉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政府“首席服务员”——米易县督查办主任和该企业领导一起为员工答疑解惑,并协助企业一起形成了100多项措施的整改方案。目前,...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