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是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村民贺金华家杀年猪的日子。一大早,他家就聚满了身着艳丽的傈僳族服饰的乡邻。
米易县新山傈僳乡是攀西地区傈僳族的聚居地之一,有傈僳族450户,1680人。新山傈僳族历史久远、民风淳朴,极具魅力的民族风俗和六项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龙肘山上最神秘的傈僳族山寨越发显得异彩斑斓。
□徐良 本报记者 秦勇 文/图
迷人的“非遗”文化
米易县新山傈僳族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新山傈僳族“约德节”、舞蹈斑鸠吃水、传统刺绣技艺、传统纺织技艺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笙音乐及制作、拜神树仪式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新山傈僳族织布和刺绣技艺演示及作品展示、新山傈僳族“约德节”民俗等被攀枝花市代表团选中,走进了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014年10月,以米易县傈僳族文化元素为题材的舞蹈《抢花被》,因其魅力文化、新颖编排和靓丽服饰,在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上荣获三等奖。同时,该舞蹈也代表攀枝花市参加了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精品汇演。
目前,新山傈僳族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认识新山傈僳族的一张重要名片。
泥拔与敬神
自古以来,新山傈僳族人就对大自然十分敬畏。每每在杀年猪后,在吃肉以前,都忘不了一件极其庄重的事——敬神。
贺金华准备了猪身上最好的前肘、心、肺、肝,还有香火、纸钱、酒、茶、饭等物品,很严肃地走进堂屋,恭敬地把每一样祭品陈列好,心中默念着对祖先的感恩。
傈僳族的“敬神”仪式,包括敬祖先、家神,祈祷年年庄稼丰收,年年有大肥猪吃;敬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敬神是很庄重的事,一般情况下,敬家神可以由主人家自己操办,也可以请泥拔来代办。但敬山神就必须得泥拔亲自去。泥拔是寨子里唯一通灵的神人,地位很高,寨子里的红白喜事都得请泥拔去帮忙。
说起傈僳族泥拔的由来传承,还很有几分神秘。泥拔实际就相当于汉族的风水先生。不过,泥拔与风水先生又不同,泥拔的通灵都是与生俱来的。据一些老人家讲,一个人要成为泥拔是有前兆的。有的人生来就没读过书,但在某些聚会的场合,突然就浑身发抖,口中自然就念出经来,说一些特别灵验的话。久而久之,这个人就成为了泥拔。
与敬家神不同,敬山神还要复杂得多。要杀一只大公鸡,泥拔要一直念经,还有烧纸钱、敬酒等。
葫芦笙与团结舞
无论是杀年猪,还是山寨里有其他的大事,乐观热情的傈僳族人都会聚在一起,吹起悠扬的葫芦笙,跳起欢快的团结舞。
傈僳族人心灵手巧,随手摘下几片树叶,就能吹出悠扬的旋律。傈僳族的葫芦笙是在凸型的空葫芦上竖插五根手指大小有孔的金竹,像烟斗一样,可发出一个单音,也能同时发出几个重叠复音。目前,新山傈僳族的葫芦笙音乐及葫芦笙制作都已成了攀枝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美的要算傈僳族的团结舞。跳舞时,山寨里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自家亲手纺织制作的傈僳族服装。男士的服装以白色为主,腰间缝制一条彩色腰带(有的是在白色的衣服上缝制彩色花边),肩膀上斜挎一个彩色的挎包。相对男士服装的简洁,女士的服装就显得十分艳丽夺目了。女士上衣大多为收腰彩色短外套,配以彩色百褶裙。图案花纹都是傈僳族妇女织布时随意织上去的,构图大方、色彩丰富、艳丽无比。
另外,傈僳族妇女的头饰也相当复杂,妇女们头上戴着花帽,外形与苗族妇女的帽子差不多,只不过傈僳族妇女的花帽基本不用金银材质,而是用红、黄、绿为主色的布料编制而成,与全身红、黄、绿、白、黑相间的服饰相统一。当寨子里的男女老少统一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跳起热情整齐的团结舞步,那景象就美不胜收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寇敏芳2014年11月,米易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运行。自从12月底第一笔交易成交,工作人员江国虎常常接到咨询电话。3月16日无交易,交易中心大门紧闭,但是江国虎的电话却没有断,问的最多的问...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