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杨利贵的枇杷情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3-11-02 05:55   https://www.yybnet.net/

□周明艳 本报记者 曾仲文 

特约通讯员 黄苓

秋分过后,惦记着专家将到村里给果农讲枇杷开花时段管理和后期跟进技术这事,杨利贵在村委会打扫完卫生后,便骑着电瓶车往枇杷林去了。  

今年44岁的杨利贵是米易县草场乡龙华村党支部书记,他满脑袋装的都是村里的枇杷。

村道旁,成片的枇杷树正开花。遇见村民,他都要刹一脚问问,“打花没有?”“抖棉虫没有?”……短短的1.9公里路,他骑了近20分钟。

在龙华村七组的一片枇杷林旁,20多位枇杷种植户聚在一起,谈论今年枇杷的长势。杨利贵站到田坎上大声喊:“都拢来,都拢来。”

“今年花开得好,大家不要集中在几天内打花,要前前后后的,不然到时果子会集中在几天内出来,销售和价格都要受影响。”

“绝对不能用膨大素,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是看到哪家用膨大素,到村委会举报哈。”

“你们手头都有资料,回家要仔细看,认真瞧,水肥要跟得上。”

……

时间回溯到1999年。当年,杨利贵率先在龙华村种下了250株枇杷树。4年后有了收益,卖了25000元。看到杨利贵种枇杷有搞头,其他村民纷纷效仿,无奈技术落后、销售渠道不畅,村民们忙活一年,每亩枇杷最多收益3000元。

2004年,杨利贵被选为龙华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帮助村民尽快致富,他以党支部为主体成立了枇杷协会,兼任会长。具有双重身份的杨利贵,心里有了“种好枇杷,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想法。

对于种惯了水稻的村民来说,枇杷种植技术是必须迈过去的坎。为此,杨利贵边种边学,多次邀请市、县科协专家到现场指导,组织果农参加种植、管理培训,还到广州等地考察市场。而更多的时候,杨利贵采取的是“农民教农民”的办法,将有文化的村民送出去取经,回来后再教其他农民,“农民教农民,学得快。” 

村民有了种植热情,有了技术支撑,短短10多年间,龙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枇杷村,种植面积达到3250亩,年产值在1500万元左右。枇杷,成了龙华村近半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我家的承包地全部种上了枇杷,连水稻都不种了,所以非常关心枇杷的质量,我可不想砸了龙华村枇杷的招牌。还好,有枇杷协会的‘黑名单\’制度管着质量。”七组村民易珍国说。

原来,在龙华村枇杷供不应求后,出现个别农户用违禁农药、膨大素、未成熟提前采摘销售的行为。于是,龙华村党支部制定了枇杷协会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农户,禁止使用“龙华枇杷”品牌,禁止继续销售不良产品,监督种植户作书面承诺限时整改,并向全村及商贩进行通报。 

“‘黑名单\’制度建立后,枇杷协会对3户违规种植户进行了处理和通报,现在种植户们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都树立起了。”杨利贵说,下一步,村里将争取资金硬化道路,建起枇杷观光园的道路,同时,还要打造优质农家乐。

站在田坎上给村民讲得满头大汗的杨利贵,接了一个电话后说,“今天就讲到这里,有技术上的问题,赶快找村里的土专家咨询。”说罢,他又骑上电瓶车,匆匆消失在枇杷林深处。

新闻推荐

融入大香格 里拉旅游圈

一路向南——3小时驾车到昆明;再向南,可接入昆明到曼谷国际通道,向海而生。一路向西——丽江、大理不久将“触手可及”,魅惑之旅由远及近。□本报记者王建文/图10月26日,武定到昆明高速公路通车,京...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杨利贵的枇杷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