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栽树,浇水……7月15日,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山地森林公园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半年后,这里2512亩的荒山将化身“阳光花海”。
山地森林公园建设,是攀枝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践中的一个。2014年建成省级森林城市、2018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这是这个城市的梦想。
这一梦想实现起来并非易事。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干旱高热的气候严重制约了植物生长。如何啃下干热河谷造林这块“硬骨头”?在攀枝花,造林绿化是个世界级难题。
难题
1
干热河谷:造林“禁区”
长期以来,金沙江干热河谷被中外林学界视为造林“禁区”。“这一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是干旱和高热,每年有长达8个多月的旱季,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为降雨量的3倍以上。”攀枝花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专家孙世明介绍,到了4-5月,裸地地表极高温可达70℃,40厘米内的表土含水量接近零值,再加上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瘠薄、植被稀疏、生态脆弱。
孙世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干热河谷地区对水和土壤的投入要求较高,荒山造林的成本为每亩800-1000元,是成都地区的10倍,如果进行森林景观打造,建设和维护成本高达每亩1万元以上。
尽管如此,攀枝花在造林绿化上从未放弃过努力。
上世纪90年代初,该市将市区范围内10余万亩宜林荒山划给25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限期绿化。由于造林难度大等原因,2万余亩新造林地保存率不足10%,工程停滞。
1997年,攀枝花将“市区视野区生态治理工程”列入全市5大重点工程之一,项目建设总规模18.08万亩。经过8年多的艰苦建设,到2005年,该市共完成市区视野区新造林4.5万亩,成活率达90%以上。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干热河谷造林难,管护更难。”攀枝花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处处长陈宾告诉记者,尽管荒山造林取得显著成效,但规划区内的生态环境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管护抚育措施还不到位,其景观效果没能很好呈现,大面积山体仍是“雨季郁郁葱葱,旱季一片枯黄”景象。
为圆攀枝花人的 “森林梦”,该市明确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并纳入“五创联动”整体推进。今年6月,《攀枝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出炉,提出建设“林城依山水,山水衬花城,花城宜人居,生态聚林城,康养在花城”的特色森林城市。
眼下,一批特色鲜明、绿化美化效果佳的城市森林示范工程正在加紧实施。6月29日,攀枝花市花城新区首批5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含2个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旱季见绿,季季见花”的要求,给攻克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这一世界级难题带来了更大挑战。
突破
2
太阳能+江水=山顶造林
正在攀枝花人为干热河谷造林难题感到困惑时,该市首个太阳能扬水示范工程的建成投用,无疑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7月12日,记者在位于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的阿米什山上看到,烈日下,半山腰处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流,驱动水泵把雅砻江水引到山顶水池,一根根管道再将水从水池引出浇灌林木。
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节能处处长卢东旭介绍,阿米什雅砻江太阳能发电提灌项目安装了太阳能发板307平方米,发电能力44千瓦,抽水能力15立方米/小时,扬程达256米,蓄水池蓄水能力达400立方米,可满足1000亩林地的浇灌用水。
“我们通过论证比较,认为利用柴油发电和架设电源扬水均存在投资巨大、影响环境和后期维护麻烦等方面的劣势。”卢东旭说,经过相关部门的联合调研,该市决定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发电扬水。
在卢东旭看来,充分利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不仅生态环保,而且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明显,对该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制约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绿化的关键问题是水,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陈宾说,实施太阳能扬水造林,有针对性地解决旱季缺水难题,同时还能为山火扑救储备水源。
该示范项目的成功投用,攀枝花人犹如找到了破解干热河谷造林世界级难题的“金钥匙”。“‘十二五\’期间,该市计划在适宜地方全面推广太阳能扬水系统,为造林绿化提供充足水源,把攀枝花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阳光花城\’。”陈宾说。
水的难题有了突破,另一个制约造林的土壤瘠薄难题也取得进展。
记者在阿米什山上看到,工人们用小石块砌成挡墙,使陡峭的山坡变成一级级台阶,再在整理后的土地上挖出大坑,把盆苗直接栽到坑中。陈宾告诉记者,以往造林很少会施肥,现在不仅要施底肥,在维护的过程中还要追肥。“从以前的粗放式,到现在借鉴农作物种植技术进行造林,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
随后,记者又来到西区白岩子山,只见曾经裸露的岩石已被厚厚的土壤覆盖,榕树、凤凰树、三角梅、竹子等布满大片山坡。
“针对西区山地石漠化严重的情况,我们探索出背土上山、掘井取水、工程治理的造林方法。”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背土上山,就是利用城市建设废土对岩石进行覆盖,然后通过建设挡墙、防洪沟渠等确保堆土层逐步夯实;挖井取水,就是利用喀斯特地貌富含地下水特点,通过打井取地下水来灌溉植物;工程治理,就是在整个堆土、防洪、植物种植与森林防火等方面,实现工程化管理和运作。
探索
3
向荒山要“绿色”更要效益
“由于造林尤其是景观林打造成本较高,视野区造林注重公益性和生态性,主要由政府投入,其他地方则要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模式。”陈宾说,攀枝花近年不断尝试向荒山要“绿色效益”。
7月13日,位于东区枣子坪后山的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记者看到,1200亩咖啡、辣木、檀木等套种经济作物郁郁葱葱。
“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效林。”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杨勇说,示范基地采用的 “咖啡+辣木+黄檀”套种模式,其中咖啡大部分进入结果期,部分达到丰产期,去年咖啡干豆每亩产量250-300公斤,产值超过7500元。
杨勇说,这样的套种模式既美化了荒山,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黄檀在攀枝花生长速度比在海南和广东等地快,只要管理好,15年左右即可成材,目前市场价每株超过10万元。”
“采用人工动植物群落模式,对于改善攀枝花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开创性意义,还能实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陈宾说,接下来要通过示范让更多农民参与其中。
与枣子坪后山类似的,还有仁和区中坝乡1300亩澳洲坚果示范基地。
该基地是“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严重流失治理与特色高效生物资源开发成果转化项目”成果的具体应用。1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山坡瘠地。如今,“澳洲坚果+凯特芒果”的套种模式已形成规模,1997年第一批栽种的7000多株果树长到了2米多,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果园,去年澳洲坚果产量超过40吨,产值400万元,今年预计60吨,产值600万元。
“目前,全市澳洲坚果面积近3000亩,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1500米海拔以下地区已培育果苗20万株,带动农户1000余户。”该示范基地负责人李锡敏说。
“攻克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难题没有捷径,只有先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优势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建设才能水到渠成。”孙世明认为,攀枝花应深度开发特色优势经济林木,采用“政府 (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者(负责经营管理)+农民(以荒山、劳动力参与)”的运作模式,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本报记者 张通 刘旭 文/图
新闻推荐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之路怎么走?米易县的实践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技术创新,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实施矿山整合效益至少提升2倍;一个是激活低效存量土地,多种方式利用,形成多个产业园区8月20日,攀枝花...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