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咱们村的当家人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2-23 09:27   https://www.yybnet.net/

开着皮卡跑项目

名片

吴明武

仁和区大龙潭乡新街村党支部书记

□本报记者 潘芝 刘斌文/图

2月17日,大龙潭乡新街村裕明水库大坝上,吴明武在征得12个村民小组长同意后,最终敲定裕民水库分水方案。

“各村民小组长必须亲自到各点把水,保证村民人饮。”吴明武扯起嗓子大声提醒。会商从早上九点开始,如何分水,小组长们足足争论了两个多小时。

“今年天太旱、蓄水又太少,村民为了争水矛盾大。”吴明武看了看表11:20分。他立即赶往正在修建的抗旱高位水池。

前年8月,吴明武以90%的高得票率,当选为仁和区大龙潭乡新街村党支部书记。“胆大、热情、实干、有想法”是村民给出的不同评价。

自打当选了村支书,吴明武的生活就转了个急弯。

没当选前,每天午饭后他会跟朋友约在茶馆,泡上一杯茶,打一场小麻将。如今,他天天开着皮卡车在山上山下转,一来抗旱,二来跑项目。当天,吴明武早上6:10分就出门,晚上8:00才回到家。

尽管他以前完全没有想到村官如此难当,可他还是硬着头皮,把自己的想法打算和上面安排的活儿分派了下去。

改变

58岁,曾任新街村村主任的李少银把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倾囊相授,还出了一道考题:没经验不怕,你先把村里的来龙去脉挖个清楚,就知道项目该整哪些,有哪些项目能做。我给你一年时间去弄个清楚。

约定时间刚刚过半,吴明武就已开着皮卡车跑遍了新街村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与18个村民小组3000多人会了面,全村的情况基本摸了个清。

当记者问起村民,村支书人如何时?村民都会爽快地回答:“没当选前,不认识。现在认识了,年青人能干,得人心,给我们承诺了好几件大实事。”

虽说吴明武是村子选出来的,但更深的动机是替自己圆个心愿。34岁的他至今仍清晰的记得住茅草屋,从小放牛,烤橄榄皮、割山草卖的情形。

几十年过去了,自己已然发家致富,每年收入几十万元。可村子的条件依然艰苦:村民出门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条像样的混凝土路都没有。吃水一遇干旱天就要走远路去背;芒果说是村里的龙头产业,可连续4年,每户年均收入仅三四千元。村里至今仍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他深深受了刺激,决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子里的人过上好日子。

他在竞选演讲中承诺:在任期三年内带领父老乡亲做好几件大事,包括打深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至少打通13公里环山公路的一头、发展芒果产业、养殖业,建民族新村大院、办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等。

兑现

吴明武深知,新街这个纯农业村,没有项目资金的支持,想要发展很难。

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开着皮卡争取到省里400万元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项目包括:建2公里多的水渠,将3公里土路改建成水泥路、修水池,建提灌站,实施喷灌技术等等。目前,4000亩芒果树成片投产,远销辽宁、广东等地。种植户多的年收入达十几万元,少的也有五六万,不少人家里还盖起了小楼房。 

2月1日,龙历春节还没过完,工程施工队就开进了场,开始挖沟渠,完善配套项目。工程预计5月底全部完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吴明武干脆让施工队吃住在自己家里。

他的另一把火,改善村道也在去年开始实施。去年全村共投入9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年底,新街村凹子组到田房1公里土路已经打成了混凝土路,从田房到村委会的土路上,挖掘机正在拓宽路面。

村上制约产业发展的13公里环形土路,也正在实施将整个路面拓宽到6米,铺上3米多宽的混凝土路面的计划。为了让项目早日完成,除了抗旱外,他仍会抽空开着皮卡找区委政府、找部门,游说自己的想法,要项目要资金。

“再过几天,又会有新的项目到来。”吴明武悄悄地告诉记者。细打听,才知道吴明武成立的攀枝花田园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业专业示范合作社,成为攀枝花首家。

另一个更大的项目,则来自整个新街村的芒果产业规划。“现在新街村芒果种植有8000亩,其中有4000千亩芒果已投产。”吴明武说,村上计划建起1.2万亩的芒果种植基地。目前他正在争取700万的国家项目资金。他偷偷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新街村有戏。

吴明武说,去年新街村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已经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未来他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发展村集体经济,搞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养殖场。再过几年等芒果规模效应出来,再引进大型企业开办芒果深加工厂,拓展整个芒果产业。

推着“仙山”向前走

名片

郭友文

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党支部书记

□本报记者 梁波文/图

“加把劲,加把劲,餐厅瓷砖的缝子一定要对齐,鱼塘的墙围要赶紧砌好,塘子中间的观景亭底座要打牢靠,马虎不得。”

2月13日,在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村委会下方的一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上,郭友文忙个不停。

建筑工地是仙山村集资600万元打造的高规格“农家乐”。“到了4月份樱桃成熟,山花烂漫的时节,农家乐就要开门迎客!”

带着乡亲们一起富

郭友文很早就在当地开了一个花岗石厂,生意红火。2004年,不少村民希望有脑子、有票子、有路子的郭友文能回村带着大伙一起干,而郭友文居然真的就决定参加那届村主任的竞选。

对此,很多亲友都表示不理解。村文书邓国梁的说法是:“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来当这个村干部,他有钱,完全可以每天泡泡茶馆、打打麻将,喝喝小酒,过优哉游哉的日子。”

郭友文却说:“这些年,我自己是挣了些钱,但村里乡亲的日子很苦。我是土生土长的仙山人,我想凭着自己的能力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从2004年回村竞选村主任到2007年再次竞选村主任,郭友文在仙山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仙山的路子:先栽树,后修路,再进步。

当时的仙山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们大多是传统的耕种模式,上规模的经济作物仅有几百亩甘蔗,每年的人均收入不过数百元。

2007年,郭友文自费到云南、四川等地考察后,商定推广核桃种植。短短数年时间,仙山的核桃栽种达到了5000亩。但回忆起当时让村民改变意识种核桃时,郭友文说了一句话:“光一个村民组,我就召集开了10次会。”

当时制约仙山村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村民聚居地到山下的5.1公里陡峭的土路。

为了将这条山道修成宽敞的混凝土公路,郭友文个人捐款16万元,垫资近200万元,终于在2010年底把仙山的致富路打通了,而郭友文至今却仍有20多万元垫资款没有收回。

我们需要这样的能人

2011年,郭友文当选为村支书。

“他完全是在不计个人成本地为村民办实事。”邓国梁给予肯定。

作为从小在一个村里长大的玩伴,比郭友文小7岁的邓国梁,对这位老大哥一直心生崇敬之情,而郭友文这几年在村里的作为,更是让邓国梁坚信:“只要有他带领,我们肯定能走上致富路。”

2月13日,在仙山村委会外面路口的一棵大树下,几位村民正坐在树下闲聊。

61岁的村民邓银珍和儿媳张安碧几乎同时说道:“郭书记这个人要得,把路给我们修通了,还给我们出钱买医保。”

张安碧说,从2005年开始,郭友文自己出钱为全村人办了“新农合”。

三组村民杨红兵家是全村有名的贫困户。因为穷,杨红兵的妻子5年前离家出走,至今音讯全无。37岁的杨红兵要赡养百岁的奶奶、多病的双亲,抚养4岁的女儿,生活举步维艰。

“2006年,我家的茅草房已经完全散架了,无钱维修,郭书记带着村里的干部来了,花了2万多元为我家修了3间瓦房。我奶奶昨年去世,也是村里出钱办的丧事。”杨红兵感激地说。

如今,在村里产业结构调整中,杨红兵将自己家的几亩田和山地都种上了核桃树。“我家现在有30多亩核桃,如果到了盛果期,收入每年能有十几万元。到那时,我家的日子就好过了。”

四组村民刘顺芬的丈夫两年前去世了,无依无靠的她没有想到,在村里的帮助下自己竟然成了核桃种植大户,她家的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80多亩。“无论关系远近,郭书记帮助别人从不讲条件,不图回报。我们村需要这样的能人!”

如今,村里成立了小红花艺术队,建起了能容纳上千人吃住的“农家乐”。

“希望通过打文化人气牌、旅游发展牌,把仙山推出去,把外面的客人请进来。”郭友文继续谋划未来。

带领“新庄”奔富裕

名片

王兴宝

西区格里坪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

□本报记者 王南桢文/图

“天这么旱,再不把水管接通,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就会影响稳定。”

2月20日下午,在西区格里坪镇新庄村,记者走访多时才见到满头大汗的王兴宝。他说,刚跑了政府和攀钢;这几天,都在忙着协调为村民安水管的事。

“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500多元,今年改水、修路完成后,人均纯收入肯定会超过这个数字。”

去年9月,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村支书王兴宝高票当选。在新庄村,提起王兴宝,村民都伸大姆指。

村集体资金由负数到300多万元

在村委会办公室,55岁的王兴宝感慨地说:“虽然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委屈,但能为村民办点事,我就满意了。”

小时候因家中很穷、兄弟姊妹多,王兴宝没读过多少书。但他头脑灵活,一心想发家致富,他开过砖厂、跑过运输。1985年,王兴宝开始做渣铁、钢材生意,慢慢积累起了上千万的资金。1994年他又开始办球磨厂、成立劳务公司,仅劳务公司一年利润就200多万元。

富裕起来后,王兴宝就想着怎么带领村民致富。1996年,他第一次参加选举村委会主任。

“当时集体资金是负数,欠外债200多万元,家里人都不想让我接这个烂摊子。”王兴宝回忆。

上任后,王兴宝积极协调与攀钢的关系,争取扶贫款,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他和其他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不仅还清了欠债,村里还积累起了300多万元集体资金。

让全村1800多人全部用上自来水

“现在自来水接到了家里,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的事发愁了。”2月20日,新庄村八组的张正权打开水龙头,看着流出的自来水开心地说。

他说,从2月16号开始,村里组织安到各村民家的支管,到今天已安了20家了。

想起缺水的生活,张正权直摇头:“以前,因建设影响,地下水源枯竭,后由攀钢每天放两个小时水,有的村民一天只能接一挑水,生活用水十分困难。在王书记的协调下,今年终于把自来水接到了家里。”

新庄村是攀钢下属企业所在地,因在建设中该村水源受到影响,8个组700多户村民生产生活用水一直由攀钢放水解决。以前每天定时放水,村民用塑料管接进家,受地势影响,造成有的村民用不到,有的用不完,浪费很大。村民常为用水问题发生纠纷。

在调查中,王兴宝发现,攀钢每月往三、四组就要敞放2万吨水,但这两个组的村民还是用水困难,主要原因是管网问题。通过多次与攀钢磋商后达成协议,他们决定先对三、四组的饮水主管和支管管网进行改造试点。

改造后,190多户方便地用上自来水了。现在每月只用3000吨水,为攀钢每月节约1.7万吨水。王兴宝趁热打铁,着手解决其余6个组的饮水问题。他一边找攀钢商谈管网改造,一边争取政府的支持。

经过多方努力,由攀钢和政府共同出资700多万元将这6个组的自来水主管网已改造完工。现正筹资对入户的支管网进行改造,完工后,全村1800多人就将全部用上方便的自来水。

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

道路,曾严重制约新庄村的发展。

凭着多年与驻地企业建立的融洽关系,2006年,王兴宝争取到该企业的支持,将汪家农庄到06桥的2公里破烂的土路打成了砼路面。去年2月,又筹资60多万元将尖山角到何家湾1.5公里土路打成了砼路面。

今年元宵节刚过,王兴宝协调建丽攀高速的单位赞助200立方米砼,修建到周围15户村民家的路。

“我们还是娃儿时,村里的路就一直是土路,遇到一下雨,烂得下不了脚。而现在全村8个组的主干道共5公里全部进行了硬化,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对村上道路的变化,村主任阿文富感受很深。

三组的村民刘晓华说,她家在尖山角种了五六亩芒果,以前道路不通,管理果园很不方便,摘了芒果还得背到山下去卖。“现在路通了,商贩直接开车上来收,方便多了。”

王兴宝说,道路修好后,村里的主导产业芒果种植、生猪和鱼类养殖以及“农家乐”、房屋租赁等创收渠道通畅多了。“这些年,村民的生活逐渐走向富裕,我很欣慰。”

道中桥村有奔头

名片

陆代银

仁和区同德镇道中桥村村主任

□本报记者 苏安静 文/图

陆代银今年44岁,是仁和区同德镇道中桥村地道的村民,全家5口人靠种地过日子。 

从1996年起,陆代银开始了自己的打拼:他先后办过养鸡场,采过矿,当过包工头,跑过运输。10多年下来,他挣了好些钱;家里的摆设、家人的穿戴,在村里可以说“出人头地”。

尽管不少乡亲有些望尘莫及,但都打心眼里称赞他,并私下悄悄议论:“陆代银这小子能干!要是他当村长,咱村可能有奔头!”

高票当选村主任

2011年2月的一天,道中桥村村委会操场上人头攒动。村子里近千村民放下手中的活路,早早赶来看竞选村子里的“当家人”。

“村官”海选开始。几名村委主任候选人,分别登台亮相,并以竞职演说的方式,向村民们介绍自己。

陆代银说:“我今天有勇气站在这里,就是想给乡亲们说说心里话。竞选委员,我不是为了捞油水,而是觉得我们村需要踏实干事的人。”

“如果我当选,我要抓住大好时机,改变村民生活,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陆代银发自肺腑的就职演说,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村民。

最后,陆代银以绝对优势的高票,当选道中桥村村委会主任。

山梁子上修了路

陆代银上任后琢磨,一个村子就好比一个家,村干部就像一家的主心骨,管理村子就得像居家过日子一样,得把家里整理干净利索,村民的日子才会红火。

道中桥村位于仁和西北部高寒偏远山区,山高坡陡。由于交通不便,村民进出十分困难,农产品全靠人背马驮。

“要想富先修路!”陆代银召集村委会成员开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了,村委会一班人投了赞成票。

会后第二天,陆代银就跑到镇里、区上汇报,并与交通部门联系修路的事。村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几个月下来,原村上几条烂土路被修补,大箐沟山梁子上建了一条6公里长的土公路。

“在修村上的土公路建设中,陆代银先后起码从自已家里拿出了6万多块钱。可以说,大箐沟山梁子上那条6公里长的土公路,几乎是他捐建的。”今年70多岁的村民曾定碧老人讲,自从山梁子上修了土路,村民生活方便了很多,大家日子也好过了。“过去到镇上买点东西,起码也得大半天时间,现在只需半个小时。”

抓产业助农增收

去年开春就大旱,为了帮助村民解决灌溉问题,陆代银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从道中桥村山梁子上引水,免费为村民服务。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农业当家,科技先行。

去年冬闲时节,村里联系农业技术部门开办科技培训课,解决了村民们许多的种植问题。同时,陆代银与上级农业技术部门联系,扶持村干部,先搞起了烤烟种植和大棚蔬菜。

烤烟种植和反季蔬菜效益高,挣钱多,村民们纷纷找村干部求教。现在,整个道中桥村的烤烟、大棚蔬菜都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了。

“去年,我家种豌豆和莲白5亩多,种烤烟15亩,光烤烟收入就近3万元。你看,这豌豆多大,如果按市场价3元一斤销给菜贩子,今年我家卖豌豆收入又可上万元。”一位姓周的村民将记者带到他家地里,指着长势良好的豌豆格外兴奋。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是村民挂在嘴边的一句土话。这说明养殖业不好搞,风险大。

现如今可不一样了,道中桥村的养殖业是稳中求进。为了发展养殖业,陆代银带头,把扶贫向养殖业倾斜,并且无偿帮助村民协调贷款。目前,道中桥村几乎家家有养殖项目。

养羊养鸡,种植烤烟、蔬菜,栽核桃。去年,道中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500元。

陆代银说,忙忙碌碌、实实在在地工作,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他个人的成绩也完完全全和村里的发展融为了一体。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作为村里的当家人,他最大的感触就是村民的信任和支持,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村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新闻推荐

绿野花乡梦天堂 □何家欢

三月,正是春花烂漫,阳光明媚的日子。走进拥有“绿野花乡”美称的米易县普威镇,感受鲜花的海洋,聆听大自然最纯朴的呼唤,寻找心灵纯净的天空,是人生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绿野花乡,是所有热爱大自然的人,不...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咱们村的当家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