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民生,百姓定义的幸福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09-19 14:3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潘芝文/图

定义一: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9月16日上午,盐边县益民乡永益村61岁的尹世芬正在自家的果园旁,指挥着工人修葺毁损的水窖,大型挖掘机有节奏地将石头一斗一斗地倒在水窖边。

“等水窖修好了,我准备将50亩果园用来种植台湾莲雾。”尹世芬说,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就设在益民乡,她准备借这个机会也改良一下自家水果的种植品种。

像尹世芬一样,其他村民们也忙着修堡坎、建水池,为秋收后的耕种做着准备。刚刚卸下村主任担子的尹世芬敏锐地看到此中的商机,干脆当起了“包工头”,承包起村民的这些小工程。工程虽小,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已挣了两万多块,而在她手下务工的村民也同样拿着每天100元—150元不等的工资。不出家门就能挣点“外水”,这让村民们很满足。

指着满山绿油油的果树,漂亮的农居,纵横交错的村道、田间水渠……尹世芬由衷感叹:“14年了,当初的荒山坡变成了花果山,成了我们美丽家园,这一切全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好啊。”

“当初,我们这些二滩电站移民刚搬到这里时,全是一片荒山,没有树,没有路,没有水,风一吹,黄沙满天。”尹世芬回忆道。

为了移民能够安心在这里生活,政府花巨资建起了扬程高达480米的五级六站提灌工程,数公里外的金沙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益民;175公里的乡村公路让村民出行自如,村民开着轿车摘果卖菜的情景比比皆是。说是缺水,可每户人家只要拧开水龙头就可饮上清洁的自来水;田间配套渠系更是密布整个益民乡,站在山头观望很壮观。

“这些基础设施投入上亿元呐,而且每年都在不断地完善与增长,仅2010年就又投入了1000多万元。”从西华师大毕业、于2007来到益民乡当起“村官”的赖成凤说起益民乡的变化印象很深刻。

以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益民乡确定了发展特色节水农业,打造优质脐橙、芒果等基地,建设金色果园的目标。

种植水果蔬菜、打工,正给乡里带来更多的希望和财富,居民们异常兴奋,个个都在思考着如何挣更多的钱。受着这些因素的影响,村民的收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据益民乡政府提供的一份统计表:2010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3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3元,实现劳务收入1118万元。

副乡长王坤元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数据:“今年上半年,益民乡就已经完成了全乡农民人平纯收入5600多元的目标了。”

村民自己的形容则更具体化:年收入几十万元以上的有几十户,几万元的多了去;家里拥有几台轿车的大有人在,有微型车的最起码占一大半;别的不说,每家至少都有2辆摩托车。

益民乡正在变化,富起来的村民则更加爱自己的家园。当下,“兴益民、爱家乡”活动正在开展,围绕“爱我益民、从我做起”“节约水电、科学发展”“美化环境、人人有责”“感恩社会、饮水思源”的四个主题,益民人正在积极行动,携手迈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幸福是什么?尹世芬与其他村民给出这样的定义:有了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这里就成了她们实现梦想与希望的地方,参与其中,靠辛勤的劳动会让她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定义二:我们有了自己的家

“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领到新房钥匙了!”9月7日上午,竹湖社区的低保户刘江洪说起住房很兴奋。

刘江洪是竹湖社区的低保户,今年38岁,6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致肢体残疾,未曾就业。娶妻生子后,因为生活困难且无房,刘江洪一家三口不得不与父母挤在一间45平方米的单位公房里。一室一厅的房子让他们的日常生活显得异常拥挤。对于11岁的儿子来说,在家里拥有一个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是一种奢侈。拥有一套住房更是全家人多年的梦想。

上个月,市里廉租房摇号,刘洪江幸运地被抽中了。说起这期盼多年的住房,刘江洪的父亲眼睛有些湿润。他说:“如果不是政府建保障房,儿子的住房梦永远无法实现。”

与刘洪江相比,当了一辈子工人的攀钢退休职工陈安贵则提前圆了住房梦。今年79岁的他“做梦都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新房”。

今年1月12日,陈安贵告别了不足60平方米的老房,搬进了位于阳光馨园的一套92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一家人第一次在大房子里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陈安贵说:“说实话,当了一辈子工人,除了养一家人,哪有钱买房?更不用说商品房了。”

2008年,陈安贵听说政府建经济适用房,就报了名,没想到还真分到了一套。

老人说,如果不是政府实施的这项民生工程,就是用尽自己全部家当,也买不起这样的一套房子。现在住上了新房,老两口很满意。

而在今年底以前,像刘洪江、陈安贵一样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将共同见证攀枝花居民住房状况的变迁。

幸福是什么?刘洪江、陈安贵给出的定义是:我们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定义三:生活有了保障

“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是比起以前那段困难的日子,我们已经很知足了。”近日,在困难职工吕茂跃的家中,提起社区、街道、民政部门对他们一家人的帮助,吕茂跃有说不完的感激。

吕茂跃9年前查出患有重病,办理了病退手续,在家养病。妻子为了照顾他,只能就近打些临工。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每个月要支付上千元的治疗费,生活过得极其困难。

当知道他家情况后,攀枝花市相关部门立即与他联系,帮助他申请到低保和医疗救助,并为他还在上学的女儿减免了学费。靠着大家的帮助和关心,吕茂跃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改观。

目前和吕茂跃一样,全市还有52770人正在享受低保政策,攀枝花市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已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幸福是什么?对于像吕茂跃一样的低保房、贫困户来说,那就是真实的生活,能喝上干净的水,生病时有医生,孩子能有书读,老百姓在政府编织的保障网下更有保障。

政府:从民生入手

一个个百姓对幸福的定义考量着政府的决策。

2006年以来,攀枝花建设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钒钛之都”引起世人关注。2009年,攀枝花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2010年实现56亿元,今年又将有所突破。

群众疾苦如何才能得到救助?群众利益如何才能得到保障?如何才能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这是市委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思考最多的问题,目标则剑指如何让“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科学决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财政收入是人民群众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理所当然应该首先享受这个成果。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将民生问题作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攀枝花的重要抓手,把财力投放重点转向民生,构建惠民工作的长效机制,真真切切解决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

市里问计于民,先后梳理和出台事关“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硬性政策和制度,配套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运行、监督、考核等保障机制,任务、指标、监督考核等,项项落实到位。

市委、市政府将财力投放重点转向民生,其载体就是在“民生工程”上不断加大投入。2006年,为民办实事共计14项;2007年,惠民行动共计16项;2008年和2009年,“八大民生工程”共计8个大项173小项;2010年,“十大民生工程”,共计85项。

从2006年为民办实事到2010年的“十大民生工程”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拓展。从当初“新建经济适用房”“贫困残疾人希望改造”等单纯的具体小项拓展到2010年的百姓安居、扶贫解困、教育助学、就业促进、道路通畅、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体育等“十大民生工程”,几乎覆盖了涉及民生的各个领域。

今年,攀枝花市“十大民生工程”仍如约出台,工程目标、措施具体而详尽;26.3亿元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建设,成为历年来民生工程投入最多的一年。

截至6月下旬,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9个省级民生工程分项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百姓安居工程投入约10.13亿元。

资金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保障。攀枝花市明确规定,涉及各项民生工程,各区、县财政要按规定比例进行配套投入,确保全市财力惠民投入计划落实到位。200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97亿元实施340多个民生项目,群众关注的“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入学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启动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建成和在建经济适用房近4万套、廉租住房4000多套;“8·30”地震灾后重建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完成1.28万户农户重建;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25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两免一补”兑现资金2.5亿元,受益学生达225万人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目标:实实在在的民富

“民生工程关键是要实实在在的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市委主要领导说。

在富民惠民实践中,政府加大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改善民生的刀刃上,让老百姓看到我们改变了什么。

今年,在市财政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的撬动下,各区县用于改善民生的配套资金普遍增长,主城区东区就投入1.5亿元用于“十大民生工程”;米易人更是有着大气魄,把位于城中心的一块价值二三亿元的商业用地建成公益性公园——易园,使全县城区居民人均增加公共绿地1平方米。

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更是带来攀枝花农村产业的更新和积聚。在全市“挂包帮”活动中,银江镇攀枝花村六组贫困户喻明诚一改往昔的“等、靠、要”,外出找工一举脱贫。

在仁和区布德镇猛粮坪村,市级有关部门通过对口帮扶,对4.5公里的村道进行了改造硬化,投资90余万元对新庙子水库进行全面整治,聘请技术员采取以培代训的方式改造芒果350余亩,引进无毒太空土豆、豌豆、早春玉米等品种,调整了猛粮坪村的产业结构,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在米易县撒莲镇海塔村,借着部门帮扶的“金点子”,村民王仲欣养殖灰天鹅一年收入7万多元。在米易晃桥、白坡产业带,政府通过建设基础设施等杠杆,撬动了农民科学种植和规模种植的热情,烟叶、核桃等产业兴起,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惠民行动正在转化为民富现实。

从2006年开始,攀枝花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各方融资,逐步解决了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全市乡镇水泥路通达率达100%;2011年高考,攀枝花市各层次上线率首次全部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验证了基础教育质的飞跃。

2010年,攀枝花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6%以上;从2010年1月1日起,攀枝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封顶线调到10万元,大病补充医保调到3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补充医保封顶线调到19万元,基本医保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目前,攀枝花市参保职工住院个人负担比例分别由启动之初的38%下降到24%,参保居民住院个人负担比例分别由启动之初的55%下降到40%。目前,医保网络已延伸到全市142个街道社区(乡镇)、302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实现了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攀枝花民生温度与深度并存的绘本,在攀枝花和谐发展中,民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压题照由周毅摄)

新闻推荐

得石镇计生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本报讯(刘兴明报道)近年来,米易县得石镇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一直保持优秀,老百姓对计生工作给予了理解、支持,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得石镇计生办工作人员改过去被动执法为温情服务,主动与全镇育...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民生,百姓定义的幸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