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悠然又闲散地落在街上,临街楼房的两面斑驳的墙体以及窗顶卷拱外延,娓娓向我述说着它的前世今生。可此时,我还不知道它是南北的走向,也不知道这街梦幻式的传说。而此时,南国的柔软,红棉花的味道,就与老街一起在我的意识里微语。
行走在骑墙下,道路在向前延伸,眼前二三层的建筑,虽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雨的侵袭,但不同式样中西合璧的装饰和浮雕,透着年代感的美。这条始建于1883年的老街,就是一串中国地理上的珍珠项链。那一粒粒珍珠,就是法、德、意等国散落在这街两边的建筑。走在风格迥异的街上,入目的不单是自然的微明,更有那说不完、道不尽的桃花李白的情绪。街上的风以多种“语言”,淡然翻译着建筑的词汇。我不知道这翻译的非常之道,可确实身心愉悦地,行走在天地相和的自然解释词中。
也许是缘,也许是爱。当我的眼球接触到,老时光斑驳又幽暗的三层楼的外墙上,盛开着半墙的红花,以及花下雕塑女人的歌唱,我柔软的心激动了。雕塑凝固的形象,
一下子,就将我引到遥远的年代。那时,这临海小街,舶来品正兴。留声机的大喇叭正吸引着大辫子的男人,穿西装的洋人,坐在啤酒桶上,举杯畅饮的绅士;文人雅士戴着瓜皮帽在门前,摇着折扇,观看下棋;遥相互望的商铺,更将越南、泰国以及海外特产叫卖,三三两两的老外,如云朵穿行在浮想联翩的老街上。
漫步在充满历史沧桑和海味的老街,人如走在北海的建筑博物馆里。建筑的新与旧,风格各异建筑元素、语汇,都可在同一空间、时间比较。建筑里的人文情怀和内涵关爱以及小巷里的故事,也都随时煮雨,各取所需了。
时光重叠的老街,不仅重叠着北海人的情感与时间,也重叠着我的脚步,伸展着我的向往。我不知道多少烟云浮光掠影过老街,但我知道,这老街的旧土地渗透了雨滴。岁月里一层一层滋生的故事,就在这泥土里发声。
海,就在不远处,海浪一阵阵送来海的气息。没有秦砖汉瓦的老街,魅力就来自这海上。海,成了一些人无法逾越的泅渡。而北海人凭借着强烈的海洋意识与开放意识,海天一色的妙思与奇招,变海水为财富,辟出了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这里放眼望去,人文荟萃的老街上空,北部湾自信的云朵,正向我致意。在阳光的照射下,我意识到,老街长长的影子里,就藏匿着北海人的过去,也默然着一种命运的相依。普通并不神奇的老街,以和谐羽化成它的前世今生。
新闻推荐
本报防城港讯(记者/李家健通讯员/许文雄)连日来,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的边境地区和深山瑶乡群众,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庆“三月三”。在中越交界的峒中镇那丽村,当地村民和越南选手角逐中越陀螺联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