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越南新闻 > 正文

连绵的山脉、天然的高山草甸、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山泉和一群有趣的牛…… 看,大容山上的牧牛风景线

来源:玉林日报 2015-03-10 02:56   https://www.yybnet.net/

美丽密码:今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组到玉林拍摄一集专门以玉林本土的“牛”为主要元素的专题片。玉林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与牛有关的元素可谓遍及整个玉林城乡,如大容山高山草地就是天然的牧场,一群群黄牛、水牛常年在山里繁衍生息,成了大容山一道旅游观赏的风景线。为了给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踩点,1月28日,《美丽玉林行》栏目组先行来到大容山探访有故事的牧牛人。

海拔700米的天然牧场

踩点前,我们只知道大容山上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牛,但是这些牛来自哪里?归谁管?谁在牧牛?我们并不知道。民乐镇石垌村的村书记陈起幸告诉我们,石垌村的养牛大户是两兄弟,叫凌开富和凌开桂,他们就在大容山上牧牛。

我们驱车进入大容山,在海拔700多米的一个叫鸡笼塘的山坳里,远远就看见下面大大的牛栏,牛栏旁边有一张鱼塘,已经是下午5时多,大大小小的牛群正从山上走下来,有些已经在牛棚旁的空地上晒太阳。凌开富和凌开桂两兄弟正忙着把牛赶进牛栏,并张罗着给牛喂盐。跟随我们上山的石垌村村书记陈起幸介绍说,盐可以解毒,每天牛上山吃草、叶子回来,都会给牛喂一些盐,这样帮助牛解毒。

陈起幸说,凌开富和凌开桂两兄弟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人,他们是2013年9月回老家投资养牛的,现在是村里养牛最多的大户,有将近70头大大小小的牛。

为何想到回老家养牛?凌开桂解释说,他们两兄弟早在1985年就外出跑运输,主要跑云南昆明、广东深圳这些线路,多次帮客户拉牛到广州交易,了解到养牛比养猪要赚钱,联想到老家大容山上就具备良好的养牛环境和条件,于是,两兄弟合计把多年来挣的钱,投资了几十万在老家村里租山地、建牛栏、挖鱼塘,请来懂得养牛的行家,还学习了最先进的养牛技术。除了本地的黄牛品种,还从外地购买回如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等目前较好的牛品种,安心在大容山上当起了牧牛人。

凌开富和凌开桂两兄弟告诉我们,他们一点都不愁牛产品的销路,也不急着销售他们放养的牛,他们决心在大容山上养更多品种优良的牛,准备5年以后再考虑出售一些年纪大的公牛。

每头牛都有一个风趣的名字

在凌家兄弟的养牛场,我们邂逅了一位年过半百、说起话来神采飞扬的老人。他叫张九叔,是大容山脚桃冲村的村民。他是凌家兄弟的好朋友,一起帮养牛。

张九叔是一个老放牛郎,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放牛。他喜欢牛,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他指着正在晒太阳的牛,叫唤起来:“财主婆”、“卷角”、“黑炮”、“孤儿”……张九叔眼中的每一头牛都有名字,这些牛名字都非常风趣,是他依照牛的个性和长相起的。或许是跟牛相处的时间太长,染上了牛脾气,也熟悉牛语和生活习性。张九叔说话风趣,高兴之时手指并用做着形象的动作,人显得很热情,对着照相机,丝毫不怵镜头,一如这自然的山川大地。

张九叔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在大容山上养牛的种种乐趣和有意思的故事。他说,其实大容山上的牛,都是有主的,每家的牛都有记号,成群在一起。平日里把牛往山上一赶,待到傍晚牛都会自己回来。有些牛是完全放养在山上,一般是2月份上山,到9月份才下山。每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是山上草最肥美的时候,成群的牛就往山上放,牛出去吃饱了才回来。只要主人发出长短不一类似“嗷嗷”、“哞哞”之类象声词的“牛语”,牛群就排成队有序地从四面八方回到主人在的地方。张九叔说,牛是靠气味寻找同伴,而牛的耳朵就像雷达一样知道回家的路线。

我们问张九叔在山上牧牛辛苦吗?张九叔认真地对我们说,牛不会很好养,养牛要有耐心。比方说,他放的牛有时候出去一天跑上一万亩圈子,吃不饱不回来,有时放出去的牛会两个月之后才回来。一般情况下牛吃饱了才听他的话,饿了,要去找吃的,不会听他的。但每天下午4时多,牛吃饱了,就会自己回来的。

牛文化成为大容山的一道风景

绿色是大容山主色调,这里满山翠绿。大容山山势虽然峻峭,但也有平缓之处,绿草茵茵,气候温和,环境幽静。走进大容山,一种混着绿草青味的芳香扑鼻而来,令人陶醉。大容山上有不少草甸,平坦得像地毯,是天然的牧场,一群群黄牛在山里游荡、吃草、饮水,成了大容山一支动物群体。

在过去的年代里,牛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资源,同时也是财富和实力标志,玉林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与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玉林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黄继军所作的《关于玉林牛文化习俗概况》,就对玉林的养牛历史和文化有详细的介绍。

据了解,玉林从秦代开始出现养牛业。养牛,主要用于耕田耕地、拉车,作劳役之用,又称“耕牛”。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后,中原文化、耕作技术以及耕畜和农具也随中原移民带入广西。汉代,中原也有不少耕牛运入广西。据《汉书·南粤传》记载:南越(今广西、广东和越南部分地区)王赵佗与西汉王朝关系破裂后,吕后下令:“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读:母),毋予牝(读:拼)。”但当地乡民已逐步学会饲养繁殖牲畜。西汉中期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推广,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从西江、南流江流域等地汉墓出土的冥器中有许多陶牛、陶牛车模型,反映了当时玉林的牛已较多,这个时期主要以黄牛为多。唐代以后,广西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水牛饲养发展较快。到宋代,中原众人口大量迁入玉林,同时也带来了先进饲养技术,玉林由于河泽谷地较多,水草丰茂,养牛也有了更大发展。清代时期,广西已有牛输出到中原。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玉林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不少农户耕作已用上“铁牛”,传统农业“牛拉犁”的劳作模式渐渐隐退。近年来,由于养牛带来的经济附加值比较高,加上又有传统的养牛习惯,玉林不少有条件的农民充分利用农村山岭优势,规模地养起了牛,发起了“牛财”。

千百年来,玉林牛文化民俗中,有唱敬畏牛神的戏剧叫牛戏;买卖牛的地方叫牛行或牛圩;称身体壮实的叫牛身,力气大叫牛力;称脾气倔的牛骨;称活泼调皮的人叫牛……

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组走进玉林拍摄一部专门以玉林本土的“牛”为主要元素的专题片,广涉玉林养牛、牛戏以及饮食等牛文化,勾起众多玉林人对玉林农业的发展和牛文化民俗的回忆。在玉林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今天,大容山上的牛群和牧牛人,还有蕴含深厚玉林历史文化内涵的牛文化民俗,也将成为大容山上一道散发着浓浓乡土味的旅游观赏风景线。

新闻推荐

中越警务合作机制启动,中国警方跨境缉捕 温州“负翁”潜逃两年被押解回国

“负翁”张福林被移交给东兴警方叶挺英被越南警方移交给东兴警方  ■本报通讯员 石佰华曾俊海记者 叶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亿元,曾经资产过亿元的温州担保协会前...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德天瀑布一日游2013-10-15 11:03
评论:(连绵的山脉、天然的高山草甸、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山泉和一群有趣的牛…… 看,大容山上的牧牛风景线)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