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清心,读书能明理,读书能陶冶情操,读书能改变命运。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看着满屏有关读书的文章,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
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也是缘于我的第一篇作文《我的老师》,在意料之外地被语文老师选为范文读给同学们听时,我内心的激动和小小地自豪感,洇红了脸颊,让我受到了莫大的鼓励。那时那刻,我就在心中默默地下决心:从今天起,我的每一篇作文都要成为班级里最好的作文!
要想作文写得好,就必须多读书,多记忆优美的词句,多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我一边向亲戚、同学借书看,一边让母亲帮我找书。母亲知道我的喜好,很是高兴和支持,很多时候就把书刊和报纸上的好词佳句,利用工作之余给我抄录下来,让我回家慢慢地读、背,品味其中的意境,说出自己的体会。从最初的《小学生作文》《青少年日记》《小白杨》到《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我都如饥似渴,认真仔细地去读、去背、去学习。我原本明亮的眼睛,就是那时在昏暗的光线中读书时近视的。
小学、初中、高中,我的语文成绩和作文水平一直都很优秀,尤其是文科类的笔记,更是做得认真仔细,井井有条。母亲说,喜欢读书和爱读书不同,爱读书和会读书又不同,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关系。喜欢读书只是单纯的感情展示;爱读书,则是由感情到行动的过渡;会读书,才是真正能达到读书目的核心,因为它更多的是借鉴和思考。我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话,现在想起来,母亲真是聪慧。我由刚开始喜欢的有关作文和故事方面的书,到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逐渐提高,再加上又很荣幸地遇到了一位博学有才、爱读书会读书的语文老师,经常把他认为值得高中生读的、有借鉴意义的书,力荐给我们看。
高一时,我名副其实地爱上了读书。曾记得冰心在《忆读书》中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也如此。每每出去逛街,我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投向书摊、书店。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总会倾其所有买下,然后回家。尽管如此,还觉得自己依然富有。我买的书大多是文学作品类,中国的四大名著不必言说,外国的长短篇小说也为我所爱,而古今史书也于我情有独钟。
高三学期作为学生来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而我在学了《伐檀》和《硕鼠》这两首诗后,却不可思议地读上了《诗经》。于是,我除了草草完成各科作业以外,在没有老师辅导的自习时间,就读《诗经》。我知道了《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也知道了《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共五百年的历史。还知道了《诗经》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每一部分所描写的内容。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等名言名句,这些名言名句,教给了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1992年参加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更加充裕,《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这些四大名著就是在那时读完的。那时,每读完一本名著或者是有影响意义的书,我都要写一篇或长或短的读书笔记,然后向各类文学刊物投稿。那段时间,可谓我人生中写作的巅峰。我每天都写诗,写散文,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那十几本厚厚的塑料皮日记和一篇篇发表的文章,就是最好的证明。1996年,我的第一部以诗歌为主,随笔为辅的集子——《昨日的梦》出版。渐渐的,家中的书越来越多,《泰戈尔诗选》《红与黑》《百年孤独》《复活》《简·爱》《围城》《飘》《雍正皇帝》《纪晓岚全传》《活着》《家》《春》《秋》……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一本又一本的搁置在我的书架上,成为了我的私人物品,书店的老板见我经常买书,每次都给我优惠。
英国尤安·艾肯在他的《走遍天下书为侣》中说:“每逢读书时,你就走出自己的心灵,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心灵中,倾听另一个人的心声。在这个时候,你就开动了自己的脑筋,这是世界上顶有趣的事。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文化之旅虽苦,心灵的感受却其乐无穷。前辈们所说的话,句句深刻,句句哲理,句句充满智慧,也让我更深切地感悟到,人之一生,最是书香能致远。
新闻推荐
新华社伦敦4月23日消息,英国牛津大学23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对怀孕女性和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比疫情初期预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