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收录于话题#通识日历148个
古人云:「久病成良医」。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真相:与医生相比,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着更为直接的经验。
但患者在强势的医学术语面前,往往没有机会为自己的疾病发言,甚至不知如何用语言叙述疾病经验,有时候会在疾病面前经历集体「失语」。
就连善用语言的作家们,也会在患病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处境。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就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疾病于我而言——我该怎么表达呢?——在一定程度上是玄奥的。」
伍尔夫生前罹患精神顽疾,经历过数次精神崩溃,深谙疾病给人带来的别样境遇,并有着一个女作家对疾病的独特体验和创意表述。
|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当代的精神病学家往往喜欢给伍尔夫贴上「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诸如此类的疾病标签。
对此,美国英语文学学者金伯利·科茨(Kimberly Coates)提出异议,认为伍尔夫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那种对疾病的深刻体验,本身就是与用现代临床诊断术语对她贴上疾病标签的行为相抵触的。
伍尔夫早已意识到,仅仅用医学术语描述疾病是远远不够的,疾病暴露出了人类语言的有限与贫乏:
「一名普通的女学生,当她坠入爱河时,会有莎士比亚或济慈为她倾诉心声;但是,让一个受苦的人向医生描述他头脑中的痛苦,语言马上就会枯竭。并没有现存的表达供他所用。」
那该怎么办呢?伍尔夫就此提出了一个解决之道:
「他可以迫使自己铸造词语,一只手拿着痛苦,另一只手拿着一坨纯粹的声响(也许巴别塔的人一开始就是这样做的),把它们挤压在一起,最终一个全新的词语掉了出来。也许这会是件可笑的事……」
伍尔夫认为,病人必须有资格命名和描述患病后的新奇感受,即使这些描述一开始是笨拙的、粗糙的或「可笑的」。为此,她建议患者必须为自己的疾病体验发明一套「疾病词汇学」。
作为患者兼作家,伍尔夫自己是怎么做的?她为我们留下了哪些描述疾病的「词汇学遗产」呢?
伍尔夫颇具创意地动用一些常见的形容词、动物、身体部位等简单的词语,从已有的词汇中铸造出了一些崭新的复合词:
Snail-green(形容如蜗牛般黏着而缓滞的黄绿色鼻涕),heavy-lidded(形容睡眼不足时沉重的眼皮),spider-thin(形容四肢瘦削得如蜘蛛腿般纤细),specter-pale(形容躯体瘦弱得如幽灵般轻盈和惨白),wind-wrinkled(形容憔悴的脸颊如风吹皱的湖面)……
美国英语文学教授艾米丽·詹姆斯(Emily James)对此这样评价道:
「这些词汇是试探性的和谨慎的,暗示着一个疲惫和不适的身体。正如它们背后的想象力所暗示的那样,抱恙的身体并不是没有知觉的身体。相反,这些例子充满了色彩、质感和活力。」
患病时的感受,有时候是局部而清晰的,可以用一个个词去捕捉;有时候却是整体而模糊的,不妨用一连串的意象来描绘。
就患病时的整体感受而言,伍尔夫曾在一篇名为《论生病》的散文中这样写道:
「所有的白天、所有的夜晚,躯体都在干预插手:迟钝或敏锐,上色或去色,在六月的暖和中变成软蜡,在二月的阴暗中凝成硬脂。那里面的生灵只能透过这窗棂——污迹斑斑的或者玫瑰色的——注视外面。」
在这里,伍尔夫运用了一系列精彩的比喻,来描绘一个人抱恙时的躯体感受。在其中,躯体被比作软蜡、硬脂与窗棂。
英国哲学家诺加·阿里卡(Noga Arikha)受到伍尔夫的启发,在讨论身心关系时,就着「躯体-窗棂」这一隐喻上继续阐发道:
「没有一块通向自我的窗棂是完全通透的。但我们正在擦拭一些污迹。」
如果你在患病时也感觉词不达意,难以将身体的感受充分描述出来,不妨来读一读伍尔夫的作品,她会启迪你为自己创造一套独具匠心的「疾病词汇学」。■
参考文献
Emily James. A Lexicon for the Sick Room: Virginia Woolf's Narrative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Medicine, 2019.
Noga Arikha. The Interoceptive Turn. Aeon, 2019.
Woolf, Virginia. On Being Ill with Notes from Sick Rooms by Julia Stephen. Ashfield, MA: Paris Press, 2012.
原标题:《这位英国作家对瘦弱憔悴的形容,你想象不到》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身体有疾病,自身会报警。指甲变化就暗示身体内部正在经历从维生素缺乏到严重疾病等问题。英国《镜报》最新刊载了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