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开始想起白天那些与我或有交流或擦肩而过的妈妈们,她们穿戴不一,有的鲜丽有的朴素;她们年龄不同,有的青春有的成熟;她们对娃的心态各异,有的很佛系有的很焦虑。
前阵子,有关海淀妈妈、顺义妈妈谈理想的两篇文章,或许因为她们的独特才被关注。而更多的妈妈们只是普通的学生家长,她们穿梭在学校与各种补习班之间,无论身份、学历、境遇多么不同,一旦讨论起养娃,妈妈们眼神交汇、语气相合,总能说到彼此心坎里去。
妈妈们说起自己,也多半因为在工作与养娃的冲突面前,自己所做的妥协,有的还能撑过去,有的干脆辞职。绝大多数时候,辞职妈妈都会惊讶于在职妈妈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时间安排。当然也有很享受全职在家带娃乐趣的妈妈。
我要说的下面这三位妈妈,都是全职在家,走近她们,才发现,原来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就像大海上面的小船,随波逐流。”
Z是一位6岁儿子的妈妈。辞职前是一家小公司的职员,她的辞职不是为了把娃培养的多优秀,而是因为没人帮忙带娃。娃自打出生开始,就是她一人带着。丈夫工作忙,经常回到家已经半夜了。她和儿子在家的时候,也很少开火做饭。叫外卖,是这个家的常态。
没有老人的束缚,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倒也很随意。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本是可以回归职场的,但她没找工作。“我太懒了。”这是她的口头禅。每天宅在家里,上网刷微博、嗑“明星粉儿”,要么研究各种美容瘦身方法,这些都是她乐于做的。
有一阵子,因为产后抑郁,她的身体状况很差,头痛失眠、甚至消极到想要得癌,住到安定医院的那一个月,她开始尝试改变。她说那阵子,减肥是她觉得她唯一能做的事情,体重从110斤降到100斤,再到90斤,她说她有一股成功的喜悦。久违的自信唤起了她。她比以前积极努力了,买了职业装,准备入职,可惜好景不长,这份由她丈夫介绍的工作,一个月后,以她炒掉经理而告终。
她与丈夫是大学同学,相同的背景、相同的爱好,他们曾是大家眼中的“金童玉女”。如今,丈夫事业蒸蒸日上,待人接物自然也与当年不同。她说:“我与他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好在他在家还不装,不然这个家就该散了。”
对于孩子,她的教育很开放,“只要大方向轨迹不出错,孩子想怎样发展就怎样。”她很早就给儿子买了手机,平时一家三口在家联网打游戏。给儿子申请了微信号,平时做题有红包奖励,教他存钱。
“我就像大海上面的小船,随波逐流,无风无浪的时候还好,有点风浪就翻船。”她形容自己目前的处境:“所有与我家不相关的事我都不关心,只要别人的手别伸太长,别来管我家的事,爱咋样就咋样。”
如今,她尝试在家写小说,其实她本就是个很聪明的人,文字功底也不错,当她把小说拿给我看时,我从她脸上看到久违的舒展,她说:“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尽量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只有我好了,我儿子才会有保障。”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怂?”
G以前是一位注册会计师,年收入几十万。放弃这么好的工作,连儿子的英语老师都觉得可惜:“她为了儿子真是太拼了,要是我的学生家长都像她这么配合我的教学,就太好了。”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是个很热心,且有能力的人,参与小区成立业委会,为了业主们的利益和开发商周旋。大概是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以后,她开始专注于孩子的教育了。前阵子,邻居拿着已经胜诉的法院判决,告诉她,只要提交起诉材料,就可以得到因为开发商交付使用房屋时自来水未取得相应许可而得到的一笔违约金。她说:“钱不多,就算了。”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材料。
她把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她儿子。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每周除了上学,还要上奥数、英语、语文、钢琴、书法、篮球、编程等十来门兴趣班。我看过她陪儿子上语文兴趣班,给儿子做的笔记,隽秀的小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排满了课本的角落。“回家后,我要带他复习一遍。”她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声音很温柔。
这个看上去很柔弱的女子,每天都似打了鸡血般带着儿子奔波在上课与考试的路上。“考场跟家对角线,四环一个完整的闭环,折腾完一场测试。旁边就是火热的KET和PET考场,见识了场外家长的殷切与狂热。学习的路很长,但是孩子们的节奏越来越快,真的没有清晰的规划,就是稀里糊涂地随着大流,不敢掉队。”这是她前天刚发布的朋友圈状态。图片里是倒在车后座呼呼大睡的儿子。
我问:考什么试去了?
她回:IESOL(英国移民考试)。
我问:你们要移民呀?
她回:不。学而思机构可以免费报名,带他去试试,当练手。
关系熟了,我和她开玩笑:“又不是海淀妈妈,非得这么拼吗?”她说:“不拼怎么着啊,大家都这么学。”我问她:“这么好的工作不要了,可惜吗?”她反问我:“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怂?我现在除了我老公的身体、我儿子,什么都无所谓。”
“做微商吗?”她眉头一蹙。不好意思。
W是我刚认识不久的一位二胎妈妈。虽然孩子们在一起上课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从没打过招呼。那天看她带着3岁的二宝陪大宝去上课,或许是共情的关系,我主动与她搭话:“妹妹还挺乖的,一点也不闹。”她皱了皱眉头,说:“就得一直用吃的堵住她的嘴,一晚上都吃好几袋零食了。”
听我说,我家也有二宝,并且可以预见,没准儿哪天家里没人,我也得像她一样带着二宝陪大宝上课。她的话开始多起来。问我平时谁带孩子啊,我是全职在家吗,大宝都在学什么兴趣班啊。
她刚辞职,因为没人帮忙带孩子,她说话的时候,一直紧紧皱着眉头:“老人都带不了,雇了几个阿姨很失败,我又总出差。”
当听到我对她辞职表示理解,且也偶有因为工作与带娃之间的匆忙杂乱感到心力交瘁,她把椅子拽到我身边坐下。
“你可以尝试自己在家做点事情啊,比如做微商。”我给她建议。
她眉头一蹙:“那就得总在朋友圈发广告。”
“是不是感觉不好意思?”
“是。”她仿佛找到了知己,开始很随和地笑着聊天。聊孩子的钢琴坚持不到一年半就放弃了,聊她暑假连续两周陪着上课的辛苦。
短短课间不到10分钟,我们谈了很多,要上课了,她突然说:“我加你微信吧。”我有些意外,因为家长们聊天的时候很多,但很少会彼此加微信。但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同意了。
我猜,她是太想重新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了吧。
在我身边,还有很多职场妈妈、全职妈妈。妈妈们被裹挟在海淀妈妈、顺义妈妈等标签的概念里,却很少提及自己是谁。她们很快就能从人群里找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规划也很清晰,但说到自己,却不得不与现实妥协。
“家里人多,有帮忙的,就好多了。”一个二胎妈妈说。
是的,这些为了娃拼劲全力的妈妈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如果家里人能一起分担,她们就有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不是老公的,不是孩子的,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漫画赵春青)
新闻推荐
英国关注酗酒问题团体“苏格兰酒精问题健康行动”发布最新指南,警告与只抽烟或只喝酒的人相比,抽烟又喝酒致口腔癌、咽喉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