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民
近处的草地,像铺地的绿毡;远处的山丘,似翡翠的光闪。道旁扑面而来的一丛丛鲜花,向后飞掠的一排排绿树,春天般让人养眼、惬意、舒适。乘坐在驰向逃婚小镇的大巴上,每个人仿佛都和我一样,心儿怦怦跳个不停……
下车后飞快地绕小镇走了一圈,不由感慨万千:这座小镇十分优雅浪漫,村中一人多高的立牌上,写着“格特纳格林婚礼小镇”;村旁绿草地边的石墙上,用千万把同心锁拼出五彩斑斓的四个硕大的英文字母“LOVE”,即中文“爱”;在花草树木掩映着一幢幢白墙黛瓦、装饰典雅的小房子的房前、绿地、花丛中,耸立着许多富有情趣的雕塑,绿草坪上有一对青年男女相拥相抱的黑色石雕;那家让逃婚青年圆梦的小作坊铁匠铺门前,耸立着一对青年男女紧紧拥抱的红色石雕;最大的雕塑是由两只长臂搭成门状,仿佛是在向前来举行婚礼的一对对幸福伴侣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行拱手欢迎……整个村子,洋溢着浓郁的爱的气息。别说那房屋装饰、指路牌匾、花儿、草儿,就是轻风吹过,也带着爱的热情和芬芳。
“面积不大,名满天下。”这就是英格兰与苏格兰交界处享誉世界的逃婚小镇格特纳格林。
逃婚小镇的兴起,源于18世纪英国的一项法律规定。英格兰和威尔士最早结婚年龄是21岁,如果不满21岁者没有征得父母同意,其结婚视为非法。而在当时的苏格兰,规定男孩14岁、女孩12岁以上就可以按照苏格兰的法律举行“非正式结婚”,不用经过父母同意就可以自由结婚,只需在一个见证人面前立下誓言,其婚姻即算成立。在英格兰,许多相爱却又无法得到家庭认同的恋人,纷纷逃婚,奔向苏格兰,格特纳格林小镇是到达苏格兰的最先落脚地,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私奔者”婚恋的天堂。
在格特纳格林小镇举办婚礼的地方,不是神秘而又豪华的教堂,而是铁匠铺;婚礼主持人不是专职牧师,婚姻登记员也不是公职人员,而是镇上的一名老铁匠。老铁匠在新人面前将两块铁烧红,放在铁砧上锤打在一起,两个铁片在烈火中融成一体,就像新人的两颗心,从此永远紧系在一起。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引导花童,没有排场鼓乐,没有奢华酒宴,在极其独特温馨的氛围里,在有些近似古老神圣的仪式面前,一对对新人缔结婚约。年轻的情侣都称这位老铁匠为“铁砧牧师”,而那块铁砧也成为见证婚礼的“幸运婚砧”。
古今中外一样,年轻人容易冲动,结婚快离婚也快。1856年,苏格兰法律将结婚所需同住时间调整为21天,1940年做了进一步更改,规定情侣必须在镇上住满三个月,如果彼此没有丧失爱的热情,才能结婚。
现存最古老的婚姻证书,就是在1772年颁发的。那位被称为“铁砧牧师”的老铁匠,到1962年退休时,共为5147对恋人主持举办了婚礼。而今,每年到格特纳格林举办的婚礼超过5000场,占据了苏格兰婚姻的13%,当然,结婚的人大多已不再是私奔者,不过是想来这里讨个好彩头。此外,每年还有70多万游客来此感受原汁原味的“格特纳格林式婚姻”。
不远处,有一场正在举行的婚礼,美妙婉转的风笛声贯穿全场。风笛手先是演奏清脆悦耳的乐曲迎接来宾,然后再吹奏欢快的音乐伴随新娘和她的父亲入场,婚礼进行曲的奏响代表婚礼仪式即将开始,之后来宾们在热闹的音乐声中尽情狂欢,直到婚礼结束……
当初小镇的历史带着浪漫却饱含无奈,现今则是充满甜蜜梦想。恋人们可以感受妙趣横生的婚礼,游人可以体验异域浪漫的风情,老夫老妻可以回忆逝去岁月的美好……
离开格特纳格林小镇的时候,车子开出很远,我回头又留恋地望了小镇一眼,在心中轻轻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闻推荐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离开首相府综合外媒消息,“脱欧”协议在英国议会的前景不容乐观。5日,在议会的动议通过后,英政府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