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英国新闻 > 正文

风靡20年,哈利·波特热火为何不熄被魔法改变的世界

来源:齐鲁晚报 2016-11-2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2016年,魔法世界中的哈利·波特已经36岁了,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被生活压得焦头烂额……最近,号称“哈八”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在中国哈迷中热潮翻滚。虽然《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部获原著认可的同人小说,虽然该书与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终结篇相隔9年,但哈迷不在乎,他们再一次为哈利而狂欢。

哈利·波特系列已走过了近20个年头,尤其是在流行文化热度短暂、偶像速朽的粉丝经济时代,哈利·波特为何能对哈迷形成持久而巨大的影响力,为何会从畅销晋升为经典?分析其背后原创能力、文化基因和社会变革等因素,或许会对我们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很多可借鉴之处。

本报记者师文静

曾被痛批

“欺世的巫术小说”

1997年,魔幻儿童文学《哈利·波特》在英国作家J.K.罗琳的笔下诞生,2000年,其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中国出版发行,引发了中国儿童文学阅读热。尤其是2001年该系列第一部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后,哈利已经家喻户晓,成为继莎士比亚、披头士、007之后最为耀眼的英国文化符号,影响着全世界数亿计的儿童。

现在回头看,伴随着畅销,在刚引进中文版的前几年,《哈利·波特》却面临着诸多质疑和批判。2001年-2005年期间,面对汹涌而来的哈利·波特热,不少主流媒体撰文批评它是一部“欺骗世人的巫术小说”,对青少年读者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当时,国外儿童文学阅读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孩子们习惯读知识性和学习性的读物,一部以巫师、魔法为主题的魔幻儿童文学,与主流阅读背道而驰,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是不是高品质的文学作品”“值不值得阅读”“将把孩子的阅读引向何方”等问题,在那时折磨着很多评论家。有批评家甚至说:“也许到了22世纪,我们的后代会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这个标准里,没有塞万提斯,也没有普鲁斯特的容身之地,而罗琳会跻身其间。”

但是,随着国外儿童文学引进的日益增多和国内畅销儿童文学读物的流行,大众对儿童文学的审美趣味、阅读观念也日益更新,畅销作品不再是流毒,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痛批也日益减少,人们逐渐看到了它身上的闪光点。

学者王泉根认为,罗琳将西方古老的巫师与巫术故事巧妙地移植到了现代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校园生活场景中展开巫术故事,展示了主人公对命运的搏击与精神的成长。“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设置了各种或现实或虚构的险情,悬念迭出,使主人公常处于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危险境地,但最终又能绝处逢生,安全脱险,从而极大满足了青少年向往勇敢、好奇、探险的心理。”

获得认同与共鸣

哈利“伴我成长”

对于更多哈迷来说,《哈利·波特》是他们的“成长圣经”。在一大批“80后”“90后”读者看来,《哈利·波特》是一个充满想象又满怀希望与爱的全新世界。

2007年该系列最后一部小说问世时,哈利·波特系列完成了从单纯的魔法、冒险为主的狭窄故事到构建起整个庞大、曲折的魔法世界的过渡,小说人物也变得愈加鲜明、复杂。哈利·波特已成长为魔法世界的英雄,一路契合着哈迷的心理成长。

记者了解到,很多虔诚的读者每本小说都要读十几遍,记下每一个咒语和不重要配角的名字,记下每一部小说中出现的东西,如比比多味豆、黄油啤酒、巧克力蛙,为故事撰写编年史……他们从小说中寻找与主人公共同成长的精神密码,从生与死、恶与善中寻找人性的发光点,从各种派别、组织斗争和正邪对抗中分析世态炎凉。对哈迷们来说,神奇的阅读体验是他们珍贵的成长记忆。

北大中文系在读博士林品就是资深哈迷。在采访中,他称在初一时接触《哈利·波特》,“当时就迷上了。”年纪尚小的他并不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来读,而是喜欢对奇幻故事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揣摩和探索。在很多孤独的深夜里,林品从书中学会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创痛。这也是哈利·波特系列给很多哈迷带来的深切认同和共鸣。因为热爱,林品在前六部小说的基础上写出的《我的哈利·波特:哈七大猜想》,至今已重印多次,而且他还写了多篇重量级《哈利·波特》论文。

作家叶开在接受采访时称,面对一个流行现象,应该从教育、文化的角度多分析背后的原因,这也是近20年不降温的“哈利·波特热”留给我们的思考。“该系列的特别之处在于形成了一种‘伴我成长\’的现象。从第一部作品开始,就伴随着许多读者从小学、中学到成人的20年成长。这其中展开的生活想象几乎符合所有青少年的愿望,更传递了一种青春期的成长模式,成为每个人青春记忆中的重要部分。”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畅销,打破了文化背景的壁垒和隔膜,全球的哈迷都被这个讲述善良、勇敢的故事所打动,在他们心中,《哈利·波特》不仅仅是小说,对他们的人生也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他们学业和职业的选择。

“魔法”催生影响力

粉丝经济席卷世界

有研究者称,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哈利·波特系列可以与19世纪的安徒生童话、20世纪的林格伦儿童文学产生的巨大影响相媲美,但后两者都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洗礼,罗琳则完全创造了一个奇迹。

据了解,10年8部《哈利·波特》电影全球总票房达到77亿美元,华纳兄弟还将哈利·波特的故事变成了横跨电子游戏、玩具、主题公园等多个领域的一项产业。截至2015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总销售量超过4.5亿册,名列世界上最畅销小说系列。它不仅代表着一个绝无仅有的商业奇迹,也演变为一种文化时尚。时隔9年之后推出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虽然只是罗琳参与构思的剧本,不是她执笔写的,但哈迷们不在乎,他们疯狂抢书,渴望投身“全球同步”的狂欢之中。最近,罗琳担任编剧的3D魔幻巨制《神奇动物在哪里》还没上映,哈迷们都已经按捺不住了,爱屋及乌啊。

这些年来,无论是在网络文学创作领域,还是在影视制作领域,《哈利·波特》已成为一个学习的样板,但也仅仅是止于仰慕人家一下,真正拿出可以媲美的作品还为时尚早。这两年,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原创文学《三体》,一直被拿来与《哈利·波特》对比,两者同样荣获雨果奖,同样是长篇科幻小说改编,同样运作游戏、线下主题馆、主题公园等跨界衍生,《三体》能否达到《哈利·波特》的小说发行、票房和产业体量备受关注。

不少专家称,《哈利·波特》的商业运作我们看得很清晰,但是学起来很难。《哈利·波特》以小说为基础形成了大量的粉丝群,电影起到一个放大器的作用,然后再扩展各种衍生品。但是拍成电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顶级团队支撑,由于我们的娱乐行业发展还不是太成熟,很多商业模式并没建立起来,与其他行业的整合又非常少,所以难有《哈利·波特》式的超级IP出现。

不得不说,哈利·波特的流行是商业资本主导的文化传播全球化的一个成功实验。它作为一个标杆,将会是教科书式的存在。

新闻推荐

伊顿公学的特色

□雍狄听一位“海归”朋友讲,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建在一座古堡里。作为一所寄宿制的男校,学生宿舍里既无空调也无电话,甚至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井里去打,一切生活设施都尽量因陋就简。诸如洗衣服、打扫...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风靡20年,哈利·波特热火为何不熄被魔法改变的世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