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雷子
六月的雨下得淅淅沥沥,我心情抑郁显然是受天气的影响。这天清晨,当我突然发现花园里的几株清新、俊逸的岷江百合花陡然绽放时,心中甚是欢喜,立即用手机拍摄了N个角度后发到我空间里,让亲朋好友们分享这个雨季花开的喜悦。
我移栽的岷江百合其鳞茎乳白似玉,六瓣花片绽放时白得就像凝固的雪,一根花蕊优雅地立于在花身腹底,她悄然吮吸着晶莹的雨露,浓得像黄金蜜汁的花蕊已不知于何时将花壁内晕染得像远古的羊皮灯那般华贵温馨。有三朵未开的花蕾呈椭圆形,其姿态是羞涩的,她们努力地将身体收缩得很紧,深怕抢走了新生花蕾的无限风光。已盛开的岷江百合花朵硕大,像花店里百合一样洋气或者比之显得更有勃勃生机,其叶片细长如斜窄的菲菜叶。我将家里的百合花当着一枚季节的钟表,只有她们准确的“报时”,我就不会错过欣赏野外那海浪一样优雅欢腾的岷江百合了。
选择一个周末,我约朋友去欣赏县城附近山脉的野百合。岷江的对岸不仅有浓密的百合花还有茶马古道,古道上那座小小庙宇形状的门楣还在,但那狭窄的山路如今看起来依然惊心,不知当年马驮人背的年代,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人们如何驾驭马匹,若是来往的人潮汹涌将如何回旋与转身?若遇花开的季节,会不会有一个男人于悬崖边摘一背芳香的百合送给自己喜欢的女人?
生长于峭壁的岷江百合注定是必须仰望的,湛蓝的天空就是她们浩瀚的舞台,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部电影《羌笛颂》,电影画面里有悠扬的羌笛横吹天地间,生生不息的百合花在羌寨,在绝壁上摇曳着她们浩荡的身姿,其诗意弥漫意境令人回味。
无论是在呼啸的风中,还是在密织的雨季,每年三四月川西北高原的植物皆会都遭遇冰雹无情的突袭,但她们仿佛知道这一生存法则,当石块一样的冰块砸下来时,她们淡然地潜伏于稀薄的土中,不怨不怜;即使遇上烈日酷暑的旱年,她们会捧出根须储蓄的水份将生命之花绽放得惊心动魄、无边无际。
在我不知道喇叭花还有“岷江百合”、“帝王百合”之称前,羌语中称之为“热格喇叭”。在我童年记忆里,每逢夏季,我总是与小伙伴们背着篾条编织的背篼在岷江大峡谷的各处悬崖上采摘喇叭花,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它们总是长在绝壁处,难道它们有脚会奔跑么?或者它们知道若是长在平川大路就有被牲畜吃掉或者被人们连根拔起的危险?
关于岷江百合有一个小故事:“1997年初夏,一辆满载游人的旅行车沿着岷江上行,当车子穿行在弯曲的山路上时,美丽的岷江百合正在悬崖上绚烂盛开,车上的外国游客几乎同时喊道:“Stop!”“Regallily!”“Wilson!”(停车!帝王百合!威尔逊!)车门一打开,他们全然不顾来往的车辆,穿过公路,径直走向在风中摇曳的岷江百合,有的赶紧趴在石头上不停地给百合拍照留影,有的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让他们如此疯狂的岷江百合,是一百多年前就由著名的英国“植物猎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引入欧洲的。1903年,威尔逊第二次来到四川时,他发现了前所未见的“百合之王”——地上茎高达1.8米,巨大的白色花朵长12~15厘米,直径12~13厘米。因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分化和繁衍,在山麓和峡谷地区躲过了第四纪冰川袭击,具有强健的生命力。而十九世纪后期,由于病毒的蔓延,大多数欧洲原生的百合品种正面临着灭绝的险境。欧美园艺专家正是利用这批中国野生百合原种——岷江百合,与欧洲原生百合进行远缘杂交育种,正是岷江百合优良的品质和抗病毒适应性拯救了欧洲百合,使欧洲百合在世界园林中重放光彩。
是啊,古老的种子有着强大记忆的,无论被移栽到任何地方,强大的植物DNA都会令她们于约定的季节无拘无束地绽放。她们用属于自己族群的独特密码,于风中、于悬崖、于广袤的时空里呼唤自己的同类,交流着美妙的花语,为繁衍、为传播,让整个世界都在这个季节能听到她们铿镪的歌。
童年时代,我也爱摘喇叭花回家,花虽好看但因其过份浓郁的香味却难以令人亲近,家长们都会提醒孩子此花闻多了会让鼻子失去嗅觉,至今我对百合花也是只远观心赏罢了。本地人有用其来炖肉吃或者煮成花汤的习惯,但因花的质感让人觉得像在嚼白菜根,味道也一般有点像萝卜汤,不与舌尖献媚邀宠的百合花,渐渐让人们遗忘它可以是一道菜也是一味药,这种特质也许正是百合花生存久远的一种智慧吧?
千万朵普通的“热格喇叭”花,已在岷江峡谷生长了百年、千年,甚至上万年。她们的坚韧和美丽是可以象征着很多精神的,但我不想将各种明喻与暗喻强加于她们。
年年我只等花开,岁岁她们见证风起云来。
据资料查证:中国是世界百合种类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百合神类(共约100种)的30%左右。百合的花期因海拔、地区不同,岷江一代的百合花从六月开到七月,而有些地方则是从七月开到八月。我国对百合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现代医药科学证明:百合入心肺经,有止咳化痰、抗哮喘、耐缺氧、提高免疫力、抗癌美容、治疗烧烫伤等功效,还是防治“非典”的主要中药之一,所以可以说它浑身是宝。
新闻推荐
你吃的蔬菜安全吗?——山东“双菜篮”如何保障京沪市民吃上“放心菜”
■新华社记者吕福明张志龙作为全国的蔬菜主产区与集散地,无论是寿光还是兰陵,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严把蔬菜“质量关”“安全关”。一棵蔬菜,是如何从菜农的田间地头运送到北京、上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