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笔者在居住的小区电梯里遇到一对母子,小孩手里抓着一包零食,一边大口大口吃着,一边说着刚刚参加外语培训班得到老师表扬的事。一旁的母亲为他背着大书包,两手提着好几个装满蔬菜水果的手提袋,手指已被勒得通红。她虽然一脸疲惫,但仍不时表扬儿子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回想这位对儿子百般呵护的母亲,我们不能否认她渴望孩子成长进步所作出的努力,更能体会她千方百计希望孩子掌握更多本领,赢得社会激烈竞争的迫切心情。这不禁让笔者想起近日读到的《道德经营论》一书。诚然,那位疲惫的母亲或许自我感觉是幸福的,但是,这种正如书中所说的,缺少“道德体温”的幸福,充满着隐忧。
何为“道德体温”?先贤有云:“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礼记·大学》篇更加明确地将身修、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西方教育家们也所见略同,如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就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英国民间的一句谚语与福禄贝尔的观点则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摇动摇篮之手可治天下”。这些,不仅揭示了品德修养之于个人竞争力的巨大价值,而且充满着炽热的道德情感。
这种逻辑关系发展到当代社会依然没有变化,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就算有多大的能力,都难以在一个价值健康、体制完善的社会中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其能力也无法得以实现,更不可能形成个人竞争力。在不久前召开的2015年家庭教育国国际论坛中,来自中日韩的国学专家在探讨“家庭教育”时,就提出了“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以及“有品德修养,方有就业竞争力;有品德修养,方有社会竞争力;有品德修养,方有人生竞争力”的观点。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能力就是竞争力;但是从本质上说,只有蕴含品德修养的能力才具有竞争力。
过去,人们将有德之人称为“君子”,这是社会上广受欢迎和备受崇拜的人物,是仁人志士终其一生追求的最高标准。《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见,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君子必备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其实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有德之人,才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需要的有用之人。
新闻推荐
生活是一门学问,如果你能学会各种小窍门、小技巧,也许会变得更美好。“生活小窍门”为你的健康生活轻松导航。 十招止住打嗝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突然不停地打嗝,想尽各种方法也无济于事。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总结了十个非常有效的止嗝妙招,以供参考。 1.用力拉舌头。这样能刺激迷走神经,这种神经能将大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