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几部大热国产片,不约而同地招来了抄袭质疑,尤其是《夏洛特烦恼》,被指抄袭了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电影《佩姬苏要出嫁》,引起轩然大波。对“抄袭”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呢?和时尚一样,“故事”不是创作者的独得之秘,而是整个社会科技、心理学、哲学和文艺创作联动的结果。在一个故事出现之前,一定有过悠长的准备期,得有各种学科的心得为它做好铺垫,并由一大批文艺作品进行小规模实验。
比如,《黑客帝国》《红辣椒》和《盗梦空间》就建立在物理、心理学、哲学最新发现的基础上,在很多电影里都能找得到它们的影子。尽管那些想法不成气候,却在慢慢酝酿,最终促成了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和《盗 梦空间》之类电影的出现,并且给它们提供了得到理解的环境。
2010年前后,有一种故事成了风潮,这就是“恐怖游轮”故事。这个说法,来自英国编剧及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编导的电影《恐怖游轮》,讲述的是一种恐怖的人生处境:生活无限循环周而复始,而每一个循环,都和上一次没有什么两样。但它并非全无来由,而是这套叙事模式的一个中转站。在它之前,《土拨鼠日》《好孩子》《蝴蝶效应》和《毛骨悚然》,都零零碎碎地出现了《恐怖游轮》的叙事元素。和《恐怖游轮》同期出现的类似故事,还有《黑暗乡村》《公路列车》。就是说,一个人能想到的,一个时代里的很多人,也都能不约而同地想到。
文化和其他资源一样,也可循环再用。和《夏洛特烦恼》相似的故事,其实不止《佩姬苏要出嫁》,还有一部《再一次初恋》,众多穿越小说里也有类似的设定。所以,界定是否“抄袭”,要看到底是恶意的抄袭,还是对某一种叙事风潮的共振。
(韩松落)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首次中英高级别安全对话13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就打击恐怖主义 、网络犯罪 、有组织犯罪等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注的国际和地区突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