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谢樱袁汝婷
只有食指能动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被誉为“另一个爱因斯坦”。在中国,脖子以下高位瘫痪的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被誉为“中国霍金”。
16年前,金展鹏突发疾病致瘫,但他以病躯坚守岗位,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创造了中国科技界的奇迹。
金展鹏是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相图学。1979年,他得到改革开放后的首批出国留学机会。
在留学期间,金展鹏潜心钻研,首创了三元电子扩散偶——— 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方法,实现了用一个试样测定出三元相图整个等温截面。
尽管国外科研机构极力挽留,金展鹏仍坚持回国,组建了自己的相图室,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1998年,因严重的颈椎病,他全身瘫痪,仅脖子以上部分可以动弹。然而,这样一位重度残疾者,却以非凡的毅力跟命运作着不屈的抗争。
在轮椅上教书育人、潜心科研16年,金展鹏完成了1项国家863、3项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际合作项目;培养了20多位博士和硕士;撰写了17份关于中国材料科学发展战略的建议书。2003年,金展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6年来,每天10时到12时、16时到18时,金展鹏的夫人胡元英都会推着轮椅,送他来到学校相图室,风雨无阻。金展鹏的工作助手蔡格梅说,“他的心里满满地装着学生”。
金展鹏培养的50多名弟子,分布在17个国家,活跃在材料科学的国际前沿。每当有学生选择从海外学成归国,他比谁都高兴。
金展鹏说,尽管近年来中国在材料学方面的科研水平大大提高,但仍和世界顶级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希望在年轻人身上,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学生都好好的,都超过我”。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专电(记者史竞男)据人民出版社透露,日前由该社出版的《屠呦呦传》在海外引起广泛关注,继日语、阿拉伯语之后,该书英语、法语和中文繁体字版权也于近日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