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英国一位89岁的退休教师认为现代科技让人际关系愈发疏远,人人都成了“机械人”,感觉自己无法适应当今的“数码时代”,选择安乐死结束自己的生命。技术的发展本身没有错,但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忽略了身边被技术革新抛下的“银发一族”。
手机拿在手不会发短信,电脑摆在家却形同虚设,不敢使用ATM机,只得在柜台前排队……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却让很多老年人手足无措,“科技恐惧症”正在“银发一族”中蔓延。
随着移动互联网井喷式的发展,老年人更是成为“科技弱势群体”。打车软件的火爆确实给年轻人提供了便利,但老人打车却更加困难,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生水起,让年轻人成了投资主力军,老人却只能守着银行储蓄坐等微薄的银行利息。
科技的发展也让年轻人与老年人的交流日益减少,每逢节假日,子女回家探望老人,说不上两句话,便开始掏出手机,刷微博、聊微信,却将老人撂在一边,两代人之间的技术鸿沟越来越大。
笔者认为,造成老年人“科技恐惧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老年人缺乏畅通的渠道学习新技术,虽然社会设有老年学校,但往往教授一些传统的艺术特长,很少有关于科技产品的介绍;其次,很多科技产品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主要面对年轻受众群体,设计复杂,较少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体验;第三,老年人本身对于技术抱有神秘感,认为太过复杂而怀有抵触心理。
对于企业来讲,能否在开发新产品时,对老人的使用体验多加考虑,不仅是盈利商机,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彰显。对于子女来说,能否从“低头一族”中抽下身,教会老人如何使用刚更新的软件,告诉他们除了银行存款,还有利润更高的理财产品。缩小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技术鸿沟,也许是在科技时代更为务实的尽孝方式。新华社记者刘姝君
新闻推荐
正山小种:那抹记忆深处的香□闽北日报记者 裴礼辉 本报记者 芦金亮
离乡多年,已经不知道如何描述故乡的风景。少儿时代已远去,但母亲手里沾一点盐水捏一个饭团就是一顿早餐的记忆深刻。记忆里,茶中的那一缕烟香,即使是多年之后,也不曾忘却。或许,要找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