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怀疑这是一座玩不出新意的城市,不如改变行走的方式去跑酷。在跑酷人眼里,城市是他们进行个人表演的绝佳舞台,他们运用一种别样的方式,穿越街道、穿越楼宇、穿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们也可以离开城市,进入更深广的载体……
如今,“跑酷”这股时尚风已席卷神州大地,这群爱好“城市疾走”的人们被称作Tra-ceur,即“跑酷”练习者。他们奔跑,追逐着梦想和希望,他们追求战胜自我的刺激,享受空中飞翔的自由。
“每个人都可以跑酷。”恐怕大部分人跟我一样,不相信跑酷鼻祖乔·贝利数次强调的这句话。但乔不以为然,自信满满地想要改变大家对跑酷的看法。然而十多年前,当大卫、乔·贝利,以及一群从小玩到大的毛头小伙儿在法国的小城发明这项时尚运动时,恐怕并未想到自己会在多年以后,将它带到遥远的中国……
跑酷到底是什么
跑酷即Parkour的音译,“跑酷”是舶来品,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2002年在英国开始盛行,是一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其英文名“Parkour”来自法文的“parcour”,是“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以日常生活的环境(多为城市)为运动的场所。它并没有既定规则,做这项运动的人只是将各种日常设施当作障碍物或辅助,在其间跑跳穿行。目前有多种中文译法,除“跑酷”外,还有“暴酷”“城市疾走”“位移的艺术”。香港译作“飞跃道”。
全国最大搜索网站将跑酷定义为“极限运动”,而乔·贝利则认为跑酷就是平常的物理活动。这就要从东西方人生活习惯的不同说起了,为什么在我们看起来需要“飞檐走壁”的危险运动,却被他说得如此轻松?因为西方人,尤其是欧洲人,每天习惯去健身房锻炼,从而让自己更健康与强壮,而长期的健身房锻炼略显枯燥,稍加花样的锻炼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闹了半天,跑酷在西方,就像每晚我们广场上大叔大婶们跳的健康舞一样,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跑酷的动作不拘一格,甚至你可以把自己的“独门武功”加到跑酷里面,形成自己的绝技与风格。
跑酷能使人通过敏捷的运动来增强身心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乔更喜欢中国的跑酷,因为在欧洲,年轻人仅仅是在Utube上按照视频模仿别人的动作,而中国人却把跑酷升华为一种精神。“中国人把自己传统的东西,比如功夫加入到跑酷里,将外在和内在结合起来。”还记得李小龙将武术上升为一种哲学,看来,这种free-running的最高境界,也是哲学范畴的了。
跑酷是身体和精神的修行
沈伟超(超子)跑酷年龄:4年所在团队:济南SOLO跑酷团队
《暴力街区》中DavidBelle敏捷的身手和让人惊讶的跳跃能力折服了无数观众,也让超子初次领略了跑酷的极限魅力。“我开始上网搜索DavidBelle的跑酷视频,并且尝试模仿他的动作,一旦开始,就放不下了”,超子如是说。在没有任何教练的情况下,超子开始自学跑酷,很多动作也都是自己设计。但他倒认为,没有任何专业运动经验的学习者要比经常运动的人基础打得牢固,可塑性更强。
很多人认为跑酷是一项冒险的运动,而在超子看来,跑酷则是身体和精神的修行。“跑酷是一种精神,它让我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但凡遇到困难,就会拿出像翻越一道墙时的信心,首先告诉自己能行——因为我都能翻越一道墙呢,再努力地克服它。”也是因为跑酷,让他面对世界又如此坦然——不只是每个人都可以跑酷,而是每个人都应该跑酷。
对于跑酷,超子有着自己的坚守。“我要展现的是跑酷最原始的技巧,而非一些花哨的动作。”他的愿望很简单,让更多喜爱跑酷的年轻人系统、安全地学习跑酷,让更多的人了解跑酷这项时尚运动,并且参与其中。
跑酷有一种魔力
姓名:孙洁(孙大剩)跑酷年龄:4年所在团队:北京城市猴子跑酷俱乐部
在京城的跑酷圈里,孙大剩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了。5岁就开始练习体操的他,有着良好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玩起高难度动作也是游刃有余。“体操教练是我的工作,但是跑酷让我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我,它有一种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跑酷最初是一门保护自我的哲学。这在《暴力街区》这部电影里体现最为明显。当跑酷发展到加入时尚元素和花式动作后,跑酷的真正内涵就被掩盖了。”大剩说,挑战刺激、追求可观性只是跑酷的一部分,最本质的还是保护自己。
“跑酷就是为了不断地挑战自己,在面对一个困难和障碍时,往往处理方法不止一种。通过跑酷的训练,就可以培养这种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瞬间决策和决定更优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我刚开始接触跑酷仅仅是因为这种运动看起来很绚,后来慢慢融入到这个运动中,就开始参悟这种运动的涵义和给你带来的心智上的改变。”
随着对跑酷认识的深入,大剩也在完成体操运动员到跑酷选手的角色转换。如今,他所在的城市猴子跑酷俱乐部已经成为国内赫赫有名的跑酷团队,这也是最令大剩欣慰的一件事。大剩说,跑酷不仅仅锻炼了他的力量和技巧,更赋予了他勇气和自信。□据《精品购物指南》
新闻推荐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甫一公布,就成为国际关注重点。而在这个重点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成为几乎所有国际媒体和观察人士聚焦的一个关键词。看似“巧合”,实则不然,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