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八塘镇中心学校 王俏丽
小学阶段学生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其原因,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能为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一、让语文课回到语文本身,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
依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文学习的完整性、实践性和学段性,让语文课回到语文本身,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长期以来,小学阅读课教学的过程设计有两种:一种是文本解读型,就是以解读文本的思想内容为主线,在解读过程中插入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的教学;一种是技能掌握型,就是遵照语文知识或者技能学习的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文本解读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第一步,首先带着孩子先去学习作者用他的语言文字写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第二步,再回头看看,作者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这个内容的。
二、寓教于“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热爱阅读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家长、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
2.以语文阅读课为源,扩充阅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呢?可以印发适合他们阅读的自编教材,在阅读课进行阅读。也可以推荐读物,种类有: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学生通过定向阅读,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教学工程,是需要我们所有教师不断研究的项目。但作为教师,我们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能有效地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