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十九世纪之交,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欧洲进入了转折的年代。其间,发迹于土伦的拿破仑从巴黎一路掩杀到莫斯科。同期席卷欧陆的不止拿破仑的军阵,还有浪漫主义的风潮。1800年,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共同创作的《抒情歌谣集》出了第二版,书中的那篇长序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与此同时,浪漫主义音乐也登上了历史舞台,高擎旗帜者便是贝多芬。
这位浪漫主义音乐的旗手穿的却似乎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旧制服。贝多芬的大多数作品所使用的框架和曲式都比较陈旧,前辈作曲家也都在用:交响曲共四个乐章,第二乐章较慢,海顿的一百多部交响曲也是如此;多数的钢琴奏鸣曲分三个乐章,中间的乐章较慢,莫扎特的也一样。贝多芬的早期作品在风格上也有古典主义的印迹,第一交响曲听来就类似于海顿的作品。
在英国作家休姆看来,浪漫主义精神认为“人作为个人是个有无限可能的容器,如果破坏了压迫性的秩序并重新安排社会,就有机会实现这无限的可能,带来进步”。可以看到,贝多芬的古典主义制服下面罩着的,就是这样的浪漫主义肌体。
上面说过,贝多芬第一交响曲像海顿的作品,但若细听来就会发现里面有许多东西绝不会出现在海顿的作品里。第二交响曲很是狂放,甚至有些粗野,像是描述一条受伤的巨龙在搏斗;后来的“英雄”、“命运”和第七交响曲更鲜明地体现了“狂飙”的风格,“英雄主题”也更为突出。“狂飙”和“英雄主题”与海顿很自然地绝缘,生活在亲王身边的海顿不需要破坏旧秩序的“英雄”;但这样的“英雄”是希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贝多芬需要的。这大概就是古典主义者海顿和浪漫主义者贝多芬的本质区别。
浪漫主义精神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华兹华斯在一首诗中曾这样写道:“绿色树林里的一个灵感,会交给你更多道理……大自然带来的学问何等甜美!”而在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华兹华斯的回声。这部交响曲没有“英雄主题”,却更容易理解,因为表现力实在太强了,在曲中,乡间的溪流和集市、农人蹩脚的乐器、骇人的暴风雨和云消雨霁的景色等等都得到了细致的描绘。无怪乎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说,要想指挥好“田园”交响曲,指挥家就必须狂热地喜爱大自然。
在转折的年代,人们似乎总不缺新思想,即使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是如此。1755年,英国文豪约翰逊博士独力编纂的《英语词典》出版在即,当时一贵族希望约翰逊把词典题献给他,约翰逊得知后当即去信回绝,这封《致切斯菲尔爵爷书》名垂千古,有“文人的‘独立宣言\’”之誉。几十年后,贝多芬也用“约翰逊式的浪漫主义”拒绝了一位贵族的要求,并留下了一句震烁古今的话:“记住,世上有千百个亲王,却只有一个贝多芬。”
新闻推荐
如果说生命是一只海燕,那么信念则是振动的双翅;如果说生命是一棵苍天大树,那么信念则是那深扎土层的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大厦,那么信念则是支撑她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