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兰州市的大街上,你会发现干净整洁的街道花团锦簇,原本“醒目”的垃圾广告、橱窗广告在逐渐减少,斑马线前行人自觉等候红绿灯……城市的面貌,在每个角落都渗透着强劲的文明气息。3月底,甘肃·兰州首届中华传统美德大讲堂作为一种全新的公民道德建设载体全面启动,兰州市的“道德讲堂”以“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这种贴近百姓生活的新形式,不仅创新了公民道德的教育方式,而且与城市文明建设融为一体,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平台。在论坛期间,10位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成就斐然的知名人士作专题报告。他们或解析古代传统文化,或现身说法,围绕伦理、感恩、礼仪、诚信、和谐、荣辱、养生、孝道等时代热点问题,以独特的视角展开阐述,吸引了兰州市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现在,“道德讲堂”的成效正在普通市民身上展现出来。
亲情慰藉和天伦之乐就是孝道
在听完李宝库《孝道,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讲座后,市民朱颜对待父母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就像专家举的反面例子,我时常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回家陪父母,可是现在我体恤到父母的不易,所以我接下来的时间会多照顾、关心父母。”像朱女士一样对主讲人李宝库竖起大拇指的观众还有很多。
主讲老师李宝库是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民政部副部长。他有一个特殊的美称——“孝官儿”,一是因为他本人是个大孝子,二是他多年从事孝道文化的研究,提出不少有见地的主张。他认为,有感恩心才有道德心,有敬畏心才不会胡作非为,有进取心是事业有成的保障。“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情感。随着时代的前进,尽孝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是‘好儿女志在四方\’,但要‘常回家看看\’;在老年人基本生活未得保障时重点是养,而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精神慰藉就成了重点;就是将来养老制度更加完善了,老年人不再需要年轻人直接供养,但老年人对亲情慰藉和天伦之乐的需求,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道德教育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
刘余莉是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第十届(2007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委。她在演讲中向大家推荐《群书治要》这本书,并以史为鉴,表达了社会的治理根本在于道德教育,而不在于法令的严苛等观点。
她说,我们现在还有好多人认为只有制度的健全才能够解决许多社会问题。但她认为,加强中国传统圣贤教育,把教育好人,把好人选拔到正确的工作岗位上作为工作的重点。只有把这两件事做好,这个社会就能够和谐。她举例说,社会的治理根本在于道德教育,而不在于法令的严苛。道德教育如果做好了,能够行之有效,人心治理好了,人们从心底不愿意做坏事,这个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那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了这八德,那我们社会上的问题其实上都解决了。
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省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张发也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最高标准的法律。如果人生的法律底线是60分的话,没有90分的道德支撑,这个60分的法律底线是保不住的。《弟子规》中讲的标准和规矩,就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行为决定命运,伦理道德决定行为,一切的私心动念都会影响自己的行为是否守规矩。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英国妇女莱斯莉·布朗是全球第一个尝试试管婴儿技术的人。她因患急病离世,终年64岁,葬礼20日举行。莱斯莉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关注,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