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陈存昌
有一种传统的心灵鸡汤劝人宽容,碰上麻烦事莫要斤斤计较。但是近几年微信流行一种新观念——反对和
稀泥。只要错不在我,定要据理力争,适当飙几句脏
话,点赞的人似乎就更多了。可以不喜欢这类文风,较真的论理态度却值得赞赏。弱占三
分理的说辞逐渐行不通,各打五十大板的
调解也已过时,温馨的社会要以讲理为
前提。
在公共经济生活中,利益冲突各方往往是各有道理,很多人认为只有政府出面方能兼顾各方、公平公正。比如面对网约车,有人就主张限制:网约车抢了出租车生意,让人家没饭吃;网约车是方便了很多人,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可怎么办?外地人跑来开车,本地就业机会不就减少了吗?然而网约车又是好东西,一棒子打死也不对。这时候政府站出来,划定市场范围,设定条条框框,既不能没有,也不能太大,好像各方利益都有兼顾,很是公平公正,其实是另一层面上的和稀泥。
利益冲突是普遍正常现象,搞利益均分并不是公平公正之道,应该运用财产权原则分辨利益冲突双方的对错。还是以网约车为例:出租车可以抗议网约车、搞悲情宣传,却不能打砸网约车。司机罢工是自己的权利,却不能截断交通、围殴他人。老年人无车可打,这是网约车的不足之处,但是不能因此立法保护出租车,刻意照顾老年群体。商家听到抱怨声自会尽力解决,现在就有了老人叫车功能。很多麻烦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寻求立法保护小群体的利益,他们迟早变成阻碍进步、人见人嫌的特权群体。
运用财产权的原则来看政策,我们就会发现,网约车排斥外地人在道理上站不住脚。政府没有保护本地餐馆,本地餐馆倒闭了,老板也不会归咎于外地人竞争。如果习惯了竞争,人们压根就不会谈论本地外地那一套。
法律应当保护大家的平等权利而不是利益,因为利益复杂多变、有好有坏,还会互相冲突。权利没有这样的问题。权利的基础是人身权和财产权,只要互不侵犯,通过买卖交易、自愿协作、用钱投票,就能正当地流转利益。只有辛勤工作,持续地提供商品和服务,持续地赚钱,正当利益才会积累。罔顾权利而依靠权力搞利益保护,往往形成特权利益集团。
印度工会经常以保护劳工为名阻碍外国商品,罔顾本国消费者需求。小商贩为求自保,群起抵制沃尔玛入驻。权利丢在一边,都在大谈利益,纠缠不清像极了一筐螃蟹,谁都在张牙舞爪申张利益,实际上却是彼此拉扯、互相伤害,还谈什么发展呢?印度发展较好的行业是互联网,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利益集团。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历史纠葛,没有既得利益搅局,只能在白纸上写契约,依据产权原则办事,老板说了算,员工来去自由,有竞争就有创新,才有了行业蓬勃兴起。(摘自菁城子博客)
新闻推荐
印度的记者组织在印度多个城市发起示威活动。海外网9月21日消息,印度一名记者周三(20日)在东北部特里普拉邦采访时被人掳走,警方周四(21日)发现该名记者遭严重刺伤,在送院期间死亡,警方其后拘捕4名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