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来到武汉上大学,学校的图书馆是校园中最高层最庄重的建筑,永远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只是其中的藏书实在不敢恭维:即便是所谓的“新书”,也大多是两三年前的产物。所以,书店里那清新的油墨香格外具有诱惑力。平日里,晚饭过后,信步踱出校园,满天落霞中,“都乐书屋”已在招手了。书屋只有十多平方米,但所进的书极有品位,有“书之精品屋”的美称,在此流连的多是武大、华师、武测等附近高校慕名而来的大学生。
大约是在大三时的某一天,校门口不远处,又一个书店——“知新书店”开张了。“知新书店”取“温故而知新”之意。书店老板是个颇有文化涵养的人,经营也很有特色:不仅卖书、租书,而且还可以以书换书。当然,店老板的眼光很挑剔,如果你妄想以次充好,拿一些够不上档次的书去交换是不会得逞的。这样,许许多多好书汇集在该书店,书店很快成了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穷书生的乐园。花上九毛钱的租金,就能读上自己心驰神往的名著,真是快哉。
临近毕业的一天,在“知新书店”,我惊喜地发现了一本精装的《泰戈尔散文全集》。泰戈尔,在我心中占有太大太大的分量,自己发表于全国十多家报刊的上百篇散文诗作,无不受到这位印度诗人的启迪。看看书价:十五元。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反复度量几天,最后还是忍痛将自己珍藏的一本“诗美学”作了交换。
参加工作后,虽然收入不高,但只要遇上自己喜欢的书,无论如何是要慷慨解囊的。窄小的居室渐渐成了书的天地,同时也就更加怀念我那本留在了“知新书店”的《诗美学》。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来到了久违的“知新书店”,一看还在,我立刻冲上前,紧紧抓住它,从书店里赎回了那离我一年多的书籍,就像找回一个失散很久的孩子。
在穷困的岁月,能够想方设法地找书读;在较宽裕的日子,没有沉醉于灯红酒绿,仍然痴迷于读书,这是我永远的骄傲。
新闻推荐
3月6日,印度北方邦Barsana,当地民众互撒彩色粉末庆祝胡里节。胡里节也叫洒红节、欢悦节、五彩节、荷丽节,是印度人和 胡里节象征着冬天结束,万物复苏的春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