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印度新闻 > 正文

直播“代客扫墓”,创新还是噱头?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7-03-24 10:28   https://www.yybnet.net/
新闻事实

清明临近,位于南京近郊的雨花台功德园,再一次进入祭扫高峰期。由于时间或空间等原因,部分逝者亲属不能到场祭扫,“代客扫墓”也就应运而生。而在今年,依托新技术,雨花台功德园推出微信“直播代扫”,并随即引发关注。

清明节即将到来,一批代人扫墓的业务员走进了公众视线,他们通过在线直播,向提出委托的逝者亲属传输现场画面。诚然,生活半径的增大,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原本作为“刚需”的回乡祭扫,成为部分逝者亲属的“奢侈品”。于是,依托于新技术的“代客扫墓”应运而生。买花、烧香、鞠躬、磕头、哭丧,只要愿意付钱,一条龙服务全部到位。委托代为祭祀的逝者家属,亦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观看祭扫现场的实时画面。

代客祭扫,是在对“孝心”明码标价,早在5年前就已经出现,并未被大众所接纳。我们很难想象,延续千年的祭扫文化,如今却面临着被商品化的风险。祭拜过程中,如磕头、痛哭等情感表达元素居然亦可通过社会商品服务形式来实现。比如,哭坟3分钟100元,代磕头加收50%的费用。不同的价格区间,对应不同的代扫服务。代客扫墓俨然成为一些人赚钱的手段,不免有让祭祖变得利益化的嫌疑。

另一方面,清明扫墓更讲求的是一种精神活动,注重情感上表达对已故先辈的悼念和追思,并不拘泥于扫墓的形式。“代客扫墓”紧跟互联网的步伐,商家称之为创新和颠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借机盈利吹出的噱头。代为扫墓的业务员,明显是冲着钱去的而不是冲着情去的,从一开始就已经失去了清明扫墓的应有内涵。

给什么样的价位,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放诸清明祭祀这等严肃且侧重情感表达的事情上,总让人心生感伤,不知其味。古人有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尽孝必当亲力而为。就算出于客观因素无法亲自到坟前扫墓,也没有请人代扫的必要。通过网上祭扫、照片祭拜等方式缅怀死者,也比雇人代劳更为真诚。花钱雇人祭奠先人,违背了清明的初衷。而市场化的交易,某种程度上更是对先辈的一种亵渎。

——据人民网 磊磊/文

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手段,扫墓需要亲力而为;然而,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不少人难以回到家乡去给亲人扫墓。不论是“代客扫墓”,还是“微信扫墓”,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传统的扫墓有了更多的渠道。面对“微信扫墓”这一新生事物,我们不能情绪化地先入为主,而是要多一些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在理想的图景里,清明祭扫理应“亲自上阵”。可是,对于那些在外地打拼的人们来说,返乡祭扫成为一种“有心无力”的尴尬现实。尽管不能到亲人的墓前亲自祭扫,“微信扫墓”也依然进行了情感表达。这样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未尝不能起到精神洗礼的作用。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今天,在坚守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观念重塑与更新,对“微信祭扫”等新生事物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如果强人所难甚至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难免会导致一些人不堪重负。

“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微信祭扫”,说到底也是一种“成人之美”。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的“成人之美”,赋予传统的民俗活动更多“时代感”,既切实地裨益了一些难以“回乡祭扫”的游子,也让传统节日更有亲和力、更具有操作性。

——据《燕赵晚报》 杨朝清/文

新闻推荐

记忆深处的苦楝树

我记事时,那几棵苦楝树,就玉立在屋后。那些绿得像翡翠的细叶子,时时在我心头飘荡。有些人不喜欢苦楝树,认为它名头不好,苦,悲情。我却喜欢,认为它经过寒冬的洗礼,在春来时,便能一洗凋败的景象,纷纷吐出嫩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直播“代客扫墓”,创新还是噱头?)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