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印度新闻 > 正文

为何总有人热衷对诺奖获得者挑刺?

来源:平凉日报 2015-12-22 18:1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李利军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一事近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不说国外如何争论,就国内的舆论圈而言,在闹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诸多言论中,尽管褒扬赞美的、理性的声音占主流,但挑刺质疑喝倒彩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这些五花八门的说辞,让人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这种令人困惑厌憎的现象其实我们并不陌生,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国内同样泛滥着如出一辙的挖苦、质疑、挑刺、批评的杂音,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莫言获奖是对许多创作成绩远高于他的国内文学巨匠的不公正,进而诋毁他的作品和人品。

对公众事件说短道长,发表个人见解,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有那些内心龌龊、居心不良者,将自己拔升到代表道德和公正公平的制高点,随心所欲地挥舞起品头论足的舆论大棒,以貌似的公允指鹿为马,用不堪一击的理据混淆视听博取眼球,在攻击名人的过程中满足一己之私,这样的议论就不能小觑了。

诺贝尔奖自创立之日起,就成为全世界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它在激励人们发明创造、确立以智慧造福人类的价值取向上发挥了无以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遗憾的是,多少年来诺贝尔奖一直与中国无缘。愈无缘国人愈心不甘,愈发对诺奖及获得者崇仰膜拜。印度诗人泰戈尔,1913年凭诗集《吉檀迦利》而成为第一个获诺奖的亚洲人,1924年他到访中国,受到朝野上下极为隆重的欢迎,盛况空前,由此可知中国人的诺奖情结浓烈到何种地步。时移世易,风水轮流转,到诺奖设立100余年之后,走在民族复兴之路上且国力日益强大的中国,终于连连有人摘取诺奖。按理,这本该是一桩值得国人扬眉吐气自豪骄傲的喜事,为何却总有人跳出来扫大家的兴?

或许,那些所谓的“言之凿凿”有不虚之处,屠呦呦、莫言们在做人处事上也许有不甚周全的地方,但是,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己都做不成完人,何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成为完人?为什么不看他们做出的贡献取得的成绩,却要拿着放大镜在他们身后挖空心思找瑕疵?对这些人的做派,用酸葡萄心理来解释是俗了,用鲁迅的“帮闲”说来评价又是太抬举他们了,最合理的解释是,那些人就是为了把舆论界的水搅混,在扰乱视听中浑水摸鱼,在散布与主流观点相左的偏激言论中逞一时之快,增加看点,进而博取更多的眼球,增加自己的人气和意见领袖的分量。虽说这样的人发出的杂音不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大势产生多大的影响,但长此以往,绝对会对大众评判事物是非曲直的标准和视角带来误导,因而,我们还是警觉点好。

新闻推荐

赵毅年一位来自迦毗罗国的隐者在泾州龙兴寺卸下万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为何总有人热衷对诺奖获得者挑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