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夏冠男孟昭丽程群 叶前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已提出一年时间。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区牢牢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地区间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拓宽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勾画出一幅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蓝图。
历史遗存成为“走出去”的契机
具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南音,在宋元时期随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行,传播至东南亚甚至欧美。
时至今日,香港乃至东南亚地区仍能觅到通晓南音的华裔。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存,南音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的符号,不光在人们心中留下烙印,更成为当代人“走出去”的契机。一批中国文化精品如粤剧、陶瓷、民乐等成功打入东南亚文化市场,受到当地百姓青睐。
福建泉州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从宋代开始,德化陶瓷大量外销东南亚、中东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产品。今天的德化仍然是中国重要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陶瓷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曾让中国陶瓷走向世界,辉煌不能只停留在文化遗址上,我们当地的企业家更是要找准国际市场需求,让更多今日的陶瓷走向国际市场。”福建泉州顺美集团公司总经理郑鹏飞说。
历史文化引领经贸发展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区的共识。泉州市依托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正努力打造“海丝”先行区。这个市将推出一系列经贸、金融、服务领域的优惠举措,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
跨区域合作为“新丝路”建设提供支撑
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个月落下帷幕。作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交流的重要平台,它不光是双方经贸的助推器,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象征。
在博览会期间,广西钦州港与马来西亚关丹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缔结国际姐妹港;来自中国、东盟10国、印度等1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在南宁提出关于携手共建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南宁共识”。广西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把面向东盟的“桥头堡”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鼓励和平对话,促进互利共赢是这种跨区域合作机制的精髓。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开启,更多领域、更加多元、更加深入的跨区域合作大平台正逐个搭建,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对外辐射力和影响力。
不光在经济领域,在文化领域,东南沿海省份与相关国家的互动交流日益密切。福建省借助2014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着力打造海洋文化品牌,举办“第四届南洋文化节”“友好之船”“福建省东盟政府官员培训班”等活动。
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青年干部特别希望学习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他们来到设在广西南宁的东盟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参加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专题讲座。
“中国溯古通今,通过凸显‘丝绸\’自身的特质和其历史文化属性,彰显中华民族的战略文化传承,隐喻中国将致力于以柔性的力量、以平和的身段、以互利共赢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诉求。”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说。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从参与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到建设参与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在“新丝路”建设中的积极作为,正是沿海各省区市厚积薄发的缩影。
港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层出不穷。广西将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三港有机整合,度过了全球航运低迷的“寒冬”。海南正策划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区域性枢纽港口,推动中国—东盟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建设。
构建面向“海丝”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地区间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立更加开放的双向投资服务机制……在不断提升硬件标准的同时,东南沿海各省区也在苦练“内功”,全面拓宽对外开放合作格局。
“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中东和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将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吴士存说。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南昌5月12日电(记者胡锦武)5月9日,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原股长李华波被遣返回国。记者12日从江西省纪委获悉,2011年李华波一案案发后,江西先后共有57名相关人员被追究责任,其中37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