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就喜欢看书,但常听人们说“男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不明白个中原由,就只当是“毒书”,好在当时也没有这一类的“毒书”,自然也未受其“害”。十六岁那年,高考失利,将自己关在小说的屋子里,也就在那时从贵州亲戚那里看到了《西厢记》的油印本。不过,那时还相当懵懂,不解风情,加上落榜心情不好,当然也就没品出什么滋味来。《西厢记》即将开拍的前期,评论铺天盖地,李存葆称之为“飘逝的绝唱”,谢英杰称之为“诗意的古典爱情之歌”,有的称之为“古典浪漫爱情的终结”,有的称之为“不朽的爱情经典”。看了这些评论,重读《西厢记》的冲动于是弥漫开来。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作者王实甫。书中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一部《西厢记》如同一本精致的花笺,写满了相思成灾的断肠诗。莺莺通过红娘的帮助,经过“锦字传情”、“妆台窥简”、“乘夜逾墙”、“倩红问病”等一波九折的煎熬,才得以共赴“月下佳期”,实现了与张生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与《西厢记》相比,时下的情爱是“闪电式”、“旋风式”的,有的一次邂逅便陷入了情网,有的一杯鸡尾酒刚刚饮罢就坠进爱河,有的在“嘣嚓嚓”中三旋两转就投怀送抱,这种“快餐式”的情爱,少了幻想,少了诗意,更少了激情,似乎仅剩下欲的疯狂,怪不得当今的人越来越不相信爱情了。
一部《西厢记》如同一把雅致的琴,琴弦上谱满了离愁别恨的曲。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更是为了爱情而几次险些丢性命,直至被赖婚,被逼进京应试,得中之后,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经过一系列的身心煎熬,人际折腾,情感折磨,最终才“有情人终成眷属”。与《西厢记》相比,时下的“闪电式”婚姻大多省略了必要的爱的发酵,本是爱情的美酒却酿成了酸醋。还是新加坡电视剧《人在旅途》的主题歌唱得好“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唾手可得的东西,往往不被珍视,爱的尊严被轻视了,造出的婚姻自然是短命的,时下的离婚率居高不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部《西厢记》如同一座精美的根雕,刻满了情真意切的感情。相国小姐与飘零书生相爱,在门第观念浓厚的封建社会,要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需要相当的勇气,莺莺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长亭送别,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莺莺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痴情如此,夫复何求?与《西厢记》相比,时下的婚姻中,大多已赤裸裸地演变成了一种交易,“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没房没车,免谈。据报道,今年的情人节,一位没房没车的杭州小伙为应对准岳母的刁难而抱得美人归,花了五年的工作积蓄,用20万现金折成999朵玫瑰来求婚,让人们不得不发出“爱情价更高”的感叹!这位小伙也被誉为当今的又一个情痴“张生”,只是不知这位当今的“张生”是否遇到了当今的“崔莺莺”而得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诚然,当今社会,婚姻自由的法则早已深入人心,爱的清规戒律已渐渐淡化,我们大可不必去效仿古人,但绝对的自由,“闪电式”的情爱,往往会制造出一批批短命的婚姻。必要的爱情发酵还是不能省略的,让我们在《西相记》中去品味经典爱情的三分幻想,三分诗意,三分激情,构建牢固的爱情工事,从而让我们的爱情也经得起咀嚼,经得起风雨,让我们的婚姻家庭更为和谐!
新闻推荐
据外媒4月30日报道,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迪继续追击现任总理纳吉布家庭成员的财富来源,并质疑纳吉布及妻子罗斯玛的生活奢华,因为有传闻指他们最近花费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