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挑动俄乌冲突 美国为谋求“战争红利”不择手段

来源:南宁晚报 2022-04-10 04:17   https://www.yybnet.net/

?俄罗斯军人(资料图)

?美国联合欧洲制裁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上图),让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生意(下图)一飞冲天

2022年春,突如其来的俄乌冲突剧烈震动世界。

溯源俄乌冲突,人们会纠结地发现:这是一场本该避免的灾难,却又是一场无可避免的危局。而这场危机的“做牌者”——美国,不仅收获着战争“红利”,还企图操控历史叙事和舆论向背。在裹挟数十个盟友制裁俄罗斯的同时,美国完全无视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编造出“自由与专制之战”的叙事框架,幻想着以乱谋霸的“蓝图前景”。

策动“颜色革命”火中取栗

从历史看,美国一方面持续推进北约东扩挑战俄安全“红线”;一方面在乌策动“颜色革命”,搅乱乌政局,破坏俄乌关系。从现实看,自去年俄乌关系持续紧张以来,美国不断煽风点火、火上浇油,推动危机一步步升级。

乌克兰1991年独立后,原本与西方和俄罗斯保持着相对平衡的关系。2004年和2014年,乌克兰先后发生“橙色革命”和“广场革命”,国内族群严重对立,社会撕裂难以弥合,俄乌矛盾一步步升级。

不少线索表明,两场“颜色革命”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美联社2004年末曾披露一批资料,证明美国曾插手乌克兰2004年选举,包括资助多个政治组织,为反对派领导人访美埋单等。2013年至2014年基辅独立广场发生骚乱时,美国时任助理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和时任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直接前往独立广场,对反对派表达支持。

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马诺伊洛认为,“颜色革命”是美国人开发的一项政治战术。涉事国当局最初往往看不出这是政变的开始,发现时则为时已晚。一旦政变发生,“颜色革命”组织者安插的人顺势上台掌权,令国家失去主权、受到外国监护人控制并为外国利益服务。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长期以来试图在乌克兰制造一种“可控的动荡”。自去年年底以来,拜登政府不断煽动俄乌局势升级,一方面是着眼于今年下半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希望在外交领域为自己加分;另一方面意在加剧欧俄对立,进而迫使欧洲对美依赖增强,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极力延长冲突持续时间

2021年10月开始,俄罗斯将重兵部署在俄乌边境,用对等极限施压的方式寻求美国“倾听”本方意见,并提出了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其重点就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而美国和北约对此视而不见,继续指责俄罗斯,刺激其进攻性情绪,终于点燃了火药桶。

军事上火上浇油。从“预报”到递刀,美国生怕俄乌两国打不起来、打不下去。冲突发生前,美国和北约想方设法制造紧张,反复“预言”俄罗斯将发起军事行动;在东欧国家增加进攻性军事部署,不断“递刀子”。冲突爆发后,美国对军事援助有求必应,哪怕先“挪用”国内抗疫资金,也要极力延长冲突的持续时间。

外交上冷血旁观。一个多月来,俄乌两国各层级在国际努力下进行了多轮接触和谈判,但无论对哪一轮次俄乌会谈,美国均持消极态度。拜登在访问欧洲时更公开宣称,普京不应继续执政,寄希望于通过羞辱俄罗斯,让僵局更僵、危局更危,让欧洲对美国和北约更加“死心塌地”。

经济上极限制裁。美西方已经出台了非常密集的对俄经济制裁措施,其出台速度之迅猛,覆盖面之广泛,实施力度之强劲,在冷战之后均绝无仅有。制裁手段以金融打击为主,包括冻结资产、切断融资渠道和阻止金融交易等方式,并辅以高科技贸易管制和中止重大项目,以及切断人员流动等多项制裁手段。

加剧对抗唯恐局势降温

回顾历史,美西方制裁从未使俄罗斯屈服,只是一次次加剧双方关系的恶性循环。这一轮规模罕见的对俄制裁也已招致俄罗斯“卢布购气”的严厉反制。制裁复制裁,危害和毒化的是欧洲安全形势和经济前景。而唯一确定的是,美国在对俄制裁中只赚不赔。

欧俄间最大的经贸联系就是油气贸易,欧盟四成的天然气进口自俄罗斯,这是价格昂贵的美国液化天然气无法替代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面一再“忽悠”欧洲彻底禁运俄油气;一面自己狂买俄罗斯石油,3月19日至25日,美从俄进口石油比前一周增长43%,达到每日10万桶。

不断升级的制裁不仅无助于缓和局势,相反只会加深裂痕,给疫情中的世界带来更多新的问题。然而,美国依旧频繁向各国施压,要求各国谴责和制裁俄罗斯,甚至主动断绝对俄正常经贸往来,否则就是“不义”,就是美国的“敌人”。以西方的价值和利益为标尺评判他国是非,界定朋友、敌人,挥舞所谓“正义大棒”,目的正是加剧国际对抗氛围。种种疯狂之举,凸显美方唯恐国际社会为局势降温的努力奏效,为谋求战争“红利”不择手段。

眼下,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长期维系俄欧关系的能源纽带急速弱化和扭曲,势必将俄罗斯与欧洲越推越远,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分界线将更加明确——这是国际社会的担心,却恰恰是美国的期待。

军工复合体趁战乱发财

一边是难民流离失所,一边是“递刀者”拱火渔利。“你若不乱,我没得赚”,“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主要军工企业股价飙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从年初每股354美元一路上涨至3月25日的453美元,涨幅28%。雷神技术公司同期涨幅近20%。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股价也都大涨。

美前国会议员加巴德认为,拜登只要承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就可以结束危机,却任由战争爆发,目的是有明确借口向俄实施严厉制裁,让美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

冷战结束后,美国直接或间接地在中东地区制造动荡,战火从伊拉克、利比亚延烧到叙利亚、也门等国家,迫使一些中东国家不得不高价采购大批美国武器。中东形势越不稳,美国军工企业的订单就越多。如今,这一幕又在欧洲上演。俄乌冲突发生后,德国等欧洲国家国防政策骤然转向。德国此前一直在考虑购买欧洲军工企业生产的“台风”战斗机来升级机队,现已宣布将改为购买35架美制F-35战斗机,并增加1000亿欧元作为国防基金,预计未来每年的军费支出将达到GDP总量的2%。其他北约的欧洲盟国也相继采取类似政策,大量采购美国军火的订单正涌向华盛顿。

金融资本收割一本万利

比军火利润更大的是金融收割。在美国宣布对俄金融机构制裁后,华尔街的一些神秘金融机构却不受制裁令限制,以净资产0.02折的极低价格“抄底”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近40%的股权,所用成本不到1亿美元。未来一旦制裁令解除,华尔街金融大鳄就可获利上千亿美元,可谓一本万利。

拱火战争,为的就是收割战争“红利”。在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获利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实体经济,经济波动越大,资本价值变动越剧烈,金融资本越有机会浑水摸鱼,通过做多或做空,从中渔利。因此,华尔街金融资本更喜欢制造动荡,通过战争等破坏性手段攫取超额利润。1960年至2017年间,美国金融业占GDP比重从14%增加到21%,而制造业占比则从27%下降到11%。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利润从17%增加到30%,制造业的利润则从49%降至17%,缩减了三分之二。1947年至2012年间,美国GDP增长了63倍,其中制造业增长了30倍,金融业增长了212倍。

一个军工复合体“一言九鼎”的美国,一个越发被金融资本主导的美国,比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更加嗜血好战。如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在欧洲大陆播撒的动荡种子已经成熟——资本利益集团通过军工复合体和金融霸权,正源源不断地割欧洲“韭菜”。只要欧洲的“溃疡面”一天不康复,欧俄关系就一天不能修复,俄罗斯就得永远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欧盟的战略自主就永远如空中楼阁,美国就能永远掠夺欧洲大陆的财富。

妄图胁迫施压中国就范

拱火战争,为的是转嫁矛盾、政治得分。美前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表示,我们正目睹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被严重放大以服务国内政治,拜登政府在国内问题上取得明显“胜利”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因而在乌克兰问题上佯装一个“胜利”。

更令人惊诧的是,美国一边在冲突现场递刀拱火,一边不忘在国际舆论场上煽风点火——心心念念的仍然是中国。美国政府和媒体屡屡发声,质疑和抹黑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散布“中国坐收渔利”“中国早已知晓冲突会发生”“中国支持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等虚假信息,企图趁乱倒打一耙,强行把中国划分到并不存在的“敌对阵营”,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受损,从而影响和迟滞这个“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对于无端指责和猜忌,我们坚决反对,对于胁迫和施压,中国绝不会接受。世人很清楚,美国的所谓“道义之举”,实际上是功利考量,为的是趁火打劫,谋求霸权私利。

公道自在人心。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是光明磊落的,主持的是公道,谋求的是和平,着眼的是长远。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众多国家也已明确表示,不认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挑唆蛊惑他国对俄实施制裁的做法,许多欧洲国家也反对继续升级对俄能源和金融领域制裁。事实证明,中方的立场正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期望和选择——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不轻信冲突制造者的叙事,更不跟随冲突制造者的步伐。唯有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乌克兰危机尽快得到政治解决,让远见战胜短视,让理性战胜惯性,让共同利益战胜私利私心,冲突才能早日平息,欧洲与世界的和平才有机会实现。

■深度

美国三十年霸权扩张的“牌局”

动荡的种子,需要对抗与猜忌的“滋养”。当前俄乌冲突的实质,正是冷战后俄罗斯与北约地缘政治矛盾长期积累后的集中爆发。从根本上看,这是美国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政策长期堆栈而成的恶果,而北约持续东扩正是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

乱源:北约东扩

美国赢得冷战,曾被称为“历史的终结”。尽管美俄力量对比变化明显,不少西方战略家早已对北约东扩的灾难性后果发出预警。实际上,美国总统老布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等西方大国领导人均在不同场合反复保证,“北约不会向东扩张一英寸”。美国著名政治外交理论家乔治·凯南早在1998年即表示,北约东扩是一场“新冷战”的开端。基辛格2014年即指出,乌克兰要生存和繁荣,绝不能成为任何一方对抗另一方的前哨。

冷战后,继承苏联大国地位的俄罗斯,也曾尝试走近西方。在经济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甚至全盘接受了美国经济学家兜售的“休克疗法”,以至于两年时间里国家GDP蒸发了一半,经济体量缩至美国的十分之一;在安全上,俄罗斯寻求与北约建立平等伙伴关系,但北约的回应则是违背承诺的五轮东扩,将枪口越抵越近。

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就持续对北约东扩的趋势提出抗议和反对,这几乎构成了30年来俄美紧张关系的底层架构。从1999年开始,北约正式开始第一轮东扩,到2020年接收北马其顿加入,21年间将成员国数量扩充了近一倍,在地缘上构筑了长达3000公里的对俄战略对抗前线。2002年,美英不顾普京反对,执意邀请波罗的海三国等7个东欧国家加入北约时,俄罗斯逐渐失去了对西方的信任。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出质疑:“北约扩大进程显然与保障欧洲安全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这是降低互信水平的严重挑衅行为。我们也有权公开质问,这种扩大针对谁?”

然而与北约东扩同步,美国还在以其他方式不断试探和挑战俄罗斯的安全底线,比如退出维护欧洲战略安全的《中导条约》,在《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期问题上接连反复,煽动或插手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俄罗斯邻国的“颜色革命”。

火种:极限施压

201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后,乌新政府修宪,宣布放弃不结盟政策,加速倒向北约。2019年,在美西方耸动下,乌以修正案方式将加入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直接触动俄罗斯的安全底线。此后,俄罗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政治方案。2021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与普京会面,双方约定以半年为期在多层次多领域调整两国关系,其中俄罗斯的重要安全与政治关切——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也被提了出来,但傲慢的美国不再认为俄罗斯有实力和美国就这一问题谈条件,完全不予回应。

对一个大国的“极限施压”,势必引发“绝地反击”。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认为,美将反俄军事联盟东扩至俄边境,在诸多可能选项中选取了最具侵略性的对俄政策。俄乌冲突核心是美俄矛盾,美对俄“极限施压”引爆矛盾,又发起“极限制裁”加剧冲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则坦承,在发展对俄关系问题上欧盟犯了错,错过了拉近与俄关系的机会。

归根到底,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继续把北约作为其推行霸权的工具,以落后于时代的军事结盟等集体安全理念追求“绝对安全状态”,压缩他国安全空间,把“安全”建立在另一方“不安全”的基础之上,这种零和博弈思维只能造成双方“集体不安全”。可以说,美国及北约用三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最终给欧洲留下了一个近乎中东地区那般难解的地缘政治僵局——当然,这也正是美国一手掌控的“牌局”!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报道

新闻推荐

美军向乌方提供“近乎实时”情报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当地时间7日在国会作证时披露,美军向乌克兰提供顿巴斯冲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挑动俄乌冲突 美国为谋求“战争红利”不择手段)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