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能否阻止气候变化悲剧?发达国家需兑现承诺

来源:南宁晚报 2021-11-14 05:04   https://www.yybnet.net/

?11月7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抗议人群手举“我们没有另一个地球”“拯救地球母亲”等标语,呼吁严肃应对全球气候变迁。 新华社发

?“气候变了,为什么我们不(变)呢”。11月4日,一名民众在美国华盛顿游行要求美国政府更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最新的世界气象组织气候状况报告表明,2020年全球的温升相比于工业革命前已经上升了1.2℃,按照最新50年的趋势,每10年几乎上升0.1至0.2℃。

科学家认为未来人类能够承受的上升最高温度的安全阈值大概在2℃,世界各国领导人也在COP26上发出“末日”警告称,避免灾难性全球变暖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人类的警钟已经敲响,但变化真的会到来吗?

气温失控惹灾殃

COP26大会的核心目标是让“至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之内”(以下简称“1.5℃目标”)具备实现的可能性。1.5℃目标源于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COP21)。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目标可以避免一场气候大灾难。

10月26日,也就是COP26开幕前的一周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排放差距报告2021》指出,按照目前世界各国的减排措施和承诺减排水平,全球升温将达到2.7℃,远高于《巴黎协定》控制全球升温的目标。这一结果将导致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在国际能源署的分析数据发布后,独立研究机构气候行动追踪组织9日表示,在乐观预测下,控制升温1.8℃是有可能的,前提是各国能够落实包括碳中和在内的长期气候承诺。英国《卫报》称,科学家警告,升温2.7℃将导致更加严重的热浪、洪水、暴风和海平面上升等气候灾害在全球肆虐。

2.7℃~1.5℃,COP26需要尽量缩小两者间的差距。按照目前的减排措施和承诺,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16%;但是,要实现1.5℃目标的话,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减少45%。《华尔街日报》称,摆在COP26大会谈判代表们面前的只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把各国的减排承诺加起来,不足以实现1.5℃目标。

别再开空头支票

“人类为控制新冠疫情研制了疫苗,但没有什么疫苗可以阻止气候变化的发生。新冠病毒没有杀死我们,但自然灾害会。”21岁的孟加拉国年轻人沙欣表示,2020年他居住的帕塔卡利村在一场席卷孟加拉南部的季风暴中损失惨重。

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为世界上降雨量最多、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谈到全球气候变化,孟加拉国常被视为首先受到冲击的“原爆点”。科学家们曾在2009年预测,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到2100年,这个国家超过25%的地区会彻底被水淹没。

“这个时代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行动从未像现在这样急迫,但各国政府的减排速度远不够快到保证众多脆弱国家的安全,包括我的国家。”孟加拉国总理哈希娜说,“如果西方领导人聆听、参与并果断采取行动,尊重科学对他们提出的要求,那么COP26成为他们所迫切希望的成功的大会还来得及。”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今年10月26日发表的《2020年亚洲气候状况》指出,亚洲有许多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长时期流离失所,人们无法返回家园,也无法融入当地社会或在其他地区定居。亚洲的气候难民已经成为现实。面对自然灾害,由于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实力差距,穷国和富国所承受损失不成比例。气候脆弱国家要应对气候变化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国际社会提供支持。因此在正在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上,包括孟加拉国总理哈希娜在内的气候脆弱国家代表再次发出了“我们不需要空头支票”的呼声。

发达国家说多做少

“各位全球领导人,我们现在的处境和詹姆斯·邦德大致相同。可悲的是,这不是电影,末日装置是真。”COP26开幕之时,东道主国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发言时用“末日装置”警告世人说,若大家还不赶快行动,大限将会降临。作为东道主国,英国带头宣布提供2.9亿英镑(3.91亿美元)的新资金,支持包括亚太国家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英国政府说,这将是在美国、日本和丹麦等富裕国家已经承诺的“数十亿额外国际资金”之外的资金,用于帮助脆弱国家适应和复原。

COP26第一周许下了许多承诺。但路透社11月8日报道称,一些发展中国家指责富裕国家违背了过去的承诺,表示不愿意接受“空头支票”——这些国家仍在努力获得世界大国一年前承诺的大约1000亿美元的资金。

此外,发达国家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减少排放,而不是直接赔偿气候脆弱国家。半岛电视台10日报道称,COP26现场谈判的重点之一是在政治决议的正式文本中加入“损失和损害”等词语,但这一要求遭到了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抵制,他们对潜在成本和法律后果表示担忧。

随着COP26大会进入尾声,据当地时间10日率先发布的一份大会政治决议草案,主办方敦促世界各国加紧努力,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修订其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草案内容称“遗憾地注意到”发达国家没有能力兑现其承诺,即从2020年起每年为贫困国家调动约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然而,草案并没有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

美国承诺未兑现

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试图弥补特朗普政府对国际气候治理体系造成的破坏,不仅在“退群”之后宣布重返《巴黎协定》,组织召开了领导人气候峰会,还任命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国务卿约翰·克里为气候问题特使,摆出美国意欲再次领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姿态。然而,有句话说得好,“失信于天下,自绝于未来”。美国多届政府曾向世界做出了许多承诺,但在现实中却鲜见其兑现。

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各自的能力”原则,美国克林顿政府曾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在2008—2012年期间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平均减少7%。但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还没有到来,小布什总统就以《京都议定书》严重损害美国经济为由,宣布退出。

奥巴马总统作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试图有所作为的美国领导人,在其任内的8年中,在国内和国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行动和措施,然而,2017年3月28日美国特朗普总统上任不久就签署了“能源独立”的行政命令,取消一系列奥巴马时代的气候变化法规,而这些法规是美国履行其国际气候承诺的关键。

2021年1月28日,拜登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上任后立即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及向清洁能源经济过渡的行政命令,包括“采取政府整体措施应对国内外气候危机”“重建基础设施,实现可持续经济”等。短短的五年内美国政府就在国际气候治理体系中玩了一把“退出—再入”的荒唐戏码。2024年之后的美国是否能保证其气候政策还能连续、透明、可落实、有成效?我们将拭目以待。

人类警钟已敲响

在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换与全球升温问题上,难以取得进展不仅有技术性原因,还有政治因素。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滕飞曾表示,发达国家希望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同时不愿多付出气候资金;发展中国家则与之相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松丽曾撰文表示,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在美国政策影响下,发达国家立场出现集体退化,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政策也出现退缩。

据联合国公开信息,目前130个国家的政府与众多企业、城市以及金融机构携手,已经制定或考虑制定到本世纪中叶前将排放降到净零水平的目标。但许多科学家仍对本世纪中叶的净零承诺持怀疑态度,因为做出长期承诺很容易,但很难做出实现承诺的行动。

2021年,帕塔卡利村仍没有从洪水中恢复。即便最终的COP26政治决议草案充满“雄心壮志”,其内容能否落实对外界而言仍是问号。正如孟加拉国总理在COP26大会上所说,早在30年前的里约地球峰会上,发达国家就曾经承诺会带领世界走出气候和自然危机,但截至目前他们的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仅减少了不到七分之一。她还表示,发达国家还一再拒绝严肃对待来自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国家的需要,为帮助最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的协议,也远未执行。

“我们的村庄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相反一直处于危险之中。我们正在失去地图上的一切。”沙欣说道。

■声音

美国媒体:中国的气候变化承诺真切而持续

美国《纽约时报》11月7日文章,文章向一些质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所谓“环保分子”喊话,称无需急着质疑中国的气候变化承诺。文章表示,能源专家将中国到2060年努力达成碳中和的承诺比作一艘巨轮转向。它必须要克服巨大惯性,才能产生足够动力转到另一个方向。

文章指出,自十来年前开始认真解决排放问题以来,中国一直在慢慢摆脱对煤炭的依赖——从2009年占其总能源消耗的70%以上,减少到2020年的57%左右。除了增加煤炭产量,政府还以这场危机为契机加快推动绿色经济转型,以更好地应对能源需求高峰,实现能源安全。这实际上意味着加速远离煤炭。这些命令敦促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并遏制与高耗能、高排放相关的项目。这与美国得州的共和党官员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今冬极端风暴造成大面积停电时,将责任归咎于可再生能源。

文章表示,中国已经或接近于达到它设定的每一个主要能源和环境目标。种种数据显示,中国正走在超越其2030年碳强度减排目标的道路上,对中国空气污染减少的独立卫星分析证实了这—点。中国对能源短缺和政策反应的坦率态度,是透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这种开放不是源自多边谈判,而是出于这样一种信念:阻止地球变暖和空气污染关乎中国人民的福祉。

■解读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紧急事件”

在过去的30年里,气候变化已经从一个令人不安的低层面问题变成了威胁生命的全球紧急事件。

科学家们解释成,温室气体本身不是“魔鬼”,但工业化以来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得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联合国气候专家委员会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1月至9月)较1850年至1900年高出1.09℃;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再创新高,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为工业化前水平的149%、262%和123%,而这种增长趋势在2021年仍在延续。

报告显示称,创纪录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累积热量已将地球推向未知领域,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科学证据及气候资料清楚地表明:到本世纪末,如此大规模的气温上升可能意味着,北半球夏季被野火烧焦的地区将增加62%,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将失去栖息地,长达4到10个月的干旱将更加频繁。气候变化加剧的灾难已经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和死亡。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直截了当地将其称为“气候灾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受海平面上升冲击的小岛屿国家等世界上最脆弱的地区,人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灾难的致命程度。古特雷斯本周在联合国大会上警告说:“拘泥于外交礼节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各国政府,尤其是20国集团政府,不站出来领导这项努力,我们将走向可怕的人类苦难。”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报道

新闻推荐

德国和荷兰日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创新高

新冠疫情近期在欧洲快速蔓延,德国、荷兰两国11日报告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创疫情以来新高,德国日增确诊病例数更是突破5万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能否阻止气候变化悲剧?发达国家需兑现承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